□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谢剑锋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疫情动态再度牵动人心。
临近春节,一些公共场所人群众多,成为病毒传播的“重灾区”,这些场所该如何预防控制?
本报特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福建省疾控中心消杀科科长章灿明为您解读。
据了解,所谓的公共场所主要包括:文化娱乐场所(电影院、KTV、剧院、室内游乐场等)、车站候车室(包括地铁运行站点)、超市、购物中心、书店、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及交通工具等。
公共场所主要存在的隐患有哪些呢?
省疾控中心消杀科科长章灿明介绍,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空间相对密闭导致空气不流通,有利于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各种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和部位,如:扶手、电梯按钮、门把手等等,有利于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此外,公共使用的物品,如宾馆的卧具、毛巾、拖鞋,饭馆的餐具,若消毒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公共场所该如何防控呢?
章灿明提醒,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1.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检测,若出现可疑症状,不要带病上班。
2.空气应保持流通,尽量不使用中央空调,营业中开窗通风;无开窗条件或通风不良的环境,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通风换气;有条件的单位可在中央空调回风系统加装紫外线灯等空气消毒设施。
3.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在疾病流行期间,要增加清洁和消毒的频次。建议选用含氯类、过氧化物类等中高效消毒剂。
4.公共使用的物品一样也要做好及时的清洁和彻底的消毒。
普通市民到公共场所,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呢?
章灿明建议,普通民众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倘若真的要去公共场所,请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另外,平时注重个人生活习惯,认真洗手,做好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