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通讯员 宁宇
2018年8月,《福建卫生报》曾刊登《省立心外科切除亚洲罕见心脏肿瘤》一文,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时隔两年,这篇文章再次被求医者搜到,为他们的寻医之路指明了方向。
今年37岁的李女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近来反复出现的胸闷、气喘,打乱了她原本宁静的生活。
李女士跑遍了她所在省的几家医院,医生多认为手术难度极大,推荐李女士到北京某著名的心血管病中心诊断与治疗。
北京专家诊断后发现,李女士心脏里长了一个5cm×5cm的巨大肿瘤,并且侵犯到左上肺静脉,导致左上肺静脉几乎完全闭塞。不仅如此,这个肿瘤还严重堵塞心脏的二尖瓣口。据全身PET-CT检查提示:左心房内的肿瘤考虑为肉瘤,伴左肺内多发转移结节,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可能。
李女士的症状日渐加重,但因肿瘤太大,侵袭范围广,病情罕见,手术难度大,北京的专家也迟迟无法确定治疗方案。
走投无路下,李女士的家人在网络上搜寻这种疾病的治疗成功案例,这一搜还真让他们发现了曙光:从2018年8月福建卫生报刊登的一篇《省立心外科切除亚洲罕见心脏肿瘤》文章中,找到了擅于心脏肿瘤治疗的专家——福建省立医院心外科翁国星教授。
北京的医生很快联系了远在福州的翁国星。
不远千里赶赴福建求医的诚意打动了翁国星教授。凭借着娴熟的手法、对手术精准的判断,翁国星带领团队顺利地切除了这个侵袭范围极广的肿瘤,并且成功重建了患者的左心房、左上肺静脉。
重获新生的李女士出院时握着翁国星教授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千里求医之路果然没走错!”
建议
心脏彩超应纳入常规体检
据翁国星教授介绍,心肌属于不可再生细胞,故而心脏极少癌变。再加上心脏只有在缺血、缺氧时出现闷痛,其他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疼痛,因此心脏即使长了肿瘤,很多人也不易察觉,只有通过彩超才能发现端倪。建议40岁之后,要每年做一次心脏检查,尤其是50岁之后,冠心病、心脏肿瘤的风险都在增加,更应重视心脏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