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芳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自古以来,羊肉一直是国人眼中的滋补佳品,是冬日大受欢迎的暖身食物。
《本草纲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中医认为,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肾经,具有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的功效。
冬天吃羊肉觉得身上暖和,要归功于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也就是说,吃了蛋白质之后,会促进热量从体表释放出来。除了蛋白质,羊肉还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羊肉中的维生素 B_1、B_2 的含量比牛肉更高,但脂肪含量比猪肉、牛肉都要少。
羊肉的吃法众多,涮羊肉、羊肉汤、羊肉串、烤全羊……但要论滋补,炖汤才是最经典的一种。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内科主任中医师许仕纳推荐了几种做法:
在烹调上,羊肉有不少“好搭档”,有的可以营养互补,有的能增加美味,还有的会让滋补功效加倍。
温中补虚
首推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最经典的做法,当属当归生姜羊肉汤,由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改良而来,此方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治疗寒证的食疗方。特别是产后气血虚导致的腹痛,食用1~2次即可有效缓解。
当归辛温,具有比较好的补血功效,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生姜也是辛温,可以祛除风寒;羊肉性热,可以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它既温又补,体质虚寒,气血不足的人群更加适宜。
当归三两(9g),生姜五两(15g),羊肉一斤(500g)加水炖煮即可。
长期口腔溃疡
试试羊肉+绿豆
有些中老年人,口腔溃疡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服用很多降火药但效果都不佳。
福建泉州南安名老中医吴光烈认为这是脾胃虚弱导致,他有一味独门方,就是羊肉绿豆大枣汤(羊肉120克、绿豆30克、生姜5克、大枣10粒),每日1次,服用几天就能见效。
“羊肉甘温,补脾胃,生姜温中散寒,补脾和胃,大枣补益脾胃,绿豆性寒,即滋补脾胃,又清虚热。整个方子既能调补脾胃,又能清泄虚火。”许仕纳解析,除了治口疮外,对有内火但气虚的人群也适用。
年轻人火气旺
羊肉炖萝卜
这是最常见的家常菜。年轻人火气旺,羊肉多吃易上火,滋补时加萝卜同煮效果好。萝卜软烂,清香味淡,具有清痰止咳,温中益气之功效。且萝卜味道辛辣,有助减轻羊的膻味。
白萝卜低脂肪低热量高膳食纤维,和羊肉搭配不但能营养互补,还能减轻油腻感。
痰多口干老慢支
羊肉加黄芪
一到冬天,咳嗽感冒的患者增多,特别是老慢支的病人,冬天非常不好过,痰多且黏腻,咳又咳不出。
这时可以试试羊肉黄芪当归汤。黄芪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和当归羊肉一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的功效。
一般50~60g黄芪、当归20g、1斤羊肉同煮,还可加点生姜去寒,减少羊肉的膻味。
四类人少吃羊肉
提醒
羊肉虽补,却不是人人都适合。四类人最好少吃羊肉:
大便燥结,容易上火的人;
营养很好的孩子,羊肉、牛肉这类高蛋白的肉类,常吃有可能促进性早熟;
患有皮肤病的人,如湿疹、荨麻疹、痤疮;
血脂较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