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过个健康防疫的春节

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有话说

□本报记者 林颖

2021年开局,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国也呈现出疫情多点散发的局面。近日寒流频频来袭,加上春节临近,人流量加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松懈。

调整就医习惯

有症状要去有发热门诊的正规医院

出现发热、咳嗽,自己打开家里的小药箱,吃点感冒退烧药,过去这样随便对付一下的做法,要有所改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组长、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谢宝松如是说。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发热病人应直接去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大家在门诊候诊的时候,要注意保持1米安全距离,不要扎堆等候在门外,遵守一医一患一诊室。配合进行新冠核酸和血常规检测,主动如实告知近期旅居情况。

据谢宝松介绍,近期医院发热门诊加强了对患者流行病学史的询问,特别会提醒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地区,并查验八闽健康码。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发热病因,必要时增加肺部CT检查,避免出现遗漏。

“这些相应检测条件在小诊所、村卫生所等医疗机构是不具备的,如果出现发热,不建议患者去这些地方就医输液。近来河北石家庄农村地区出现了聚集性病例,也反映出基层防控是个薄弱环节,广大民众和基层医疗机构在发热就医和接诊时一定都要留有一根弦。”

寒假外出玩耍

留心场所通风消毒条件

随着学校陆续放假,孩子们纷纷开启了愉快的寒假生活。在当前疫情防控还较为严峻的形势下,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成员、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林海建议孩子们在寒假期间仍要做好自我防护。

例如游玩场地,最好选择露天场所。若在室内娱乐场所玩耍,要留意场所是否具备通风条件,是否有定时消毒措施,是否有测温、查健康码等“标配”动作。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防疫举措,林海建议这样的场所要慎入。

如果长时间居家,定时开窗通风相当于给居室消毒。若家中有人感冒,需要将普通口罩升级为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更好地抵挡病菌的侵袭。

长途旅行

回家后别急着马上聚会

林海提醒大家要密切关注中高风险地区信息动态,配合落实中高风险地区来福建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近期如确需前往,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尽量不进食,减少交谈。

到家后应马上洗澡,换洗衣物。如果是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人群,应主动配合我省的相关防控措施。

稳妥起见,中高风险区域返乡的一两周内尽量不外出,不聚会,特别是不要一回家就着急走亲访友。

今冬疫情防控特征

“人传人”和“物传人”并存

我国传统春节将至,不少市民已经开启了“买买买”的年货采购模式。

物传人虽然病毒量可能较小,但因为传播链十分隐匿,容易被人们忽视。为此,谢宝松特别提醒,在收取进口冷链海产品和水果,海淘、代购、收取国外包裹时,民众一定要对包裹彻底消毒,最好戴上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货物外包装消毒后,货物本身也要进行消毒,消毒后彻底洗手。

“目前我国对于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甚至比人还严格,正规渠道进口的货物,民众只要做好防护,就不要太过担忧。民众要尽量避免从非正规渠道购买进口物品,以免防疫检测不到位存在传染风险。”谢宝松说。

这些地方别轻易摘口罩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除了做到回家马上洗手、公共场所和人保持一米距离、尽量少交谈这些小细节外,戴口罩仍是防疫必不可少的“法宝”。但是时间一久,大家戴口罩的“姿势”又开始五花八门了。

如果口罩不贴合面部,防护效果会大大降低。为此林海特别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口罩的密闭性,如果给孩子使用成人口罩,可以将口罩挂绳交叉成“8”字形,让口罩更好地贴合面部,或者直接选择儿童专用口罩。

除了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谢宝松提醒民众,在这些地方也别轻易摘口罩:

1.乘电梯一定记得戴好口罩、不谈笑。

2.室内场所活动增多,在商场、超市、影院等人流密集场所应戴好口罩。即使到家门口的小卖部也不要放松警惕。

3.公共厕所人流量较大,冲厕所过程容易飞溅或可能产生气溶胶,若有新冠病毒,又消杀不及时,环境中很容易残留病毒。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