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亲身经历告诉你:哪些不舒服可能是乳腺癌?

□本报记者 刘伟芳

38岁孙女士

很疼的肿块也危险

2020年,我38岁,被发现浸润性乳腺癌早期。

我发现乳癌的过程很曲折,也多次误诊,所幸我坚持诊疗。

2019年,我曾做过全面体检,一切健康。

但那年开始我工作变得非常繁忙,加班到凌晨2~3点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加班到凌晨5点,但无论多迟,第二天早上8点多我也一定准时到岗。

2019年下半年,一次出差回来我就开始出现鼻腔流血的症状,这个症状持续了半年,同时我感觉我的脖子右侧淋巴肿大,牙龈时常肿痛。

与此同时,我在乳房右侧摸到了一个很小的肿块。这个肿块可移动,却很疼,最疼时夜晚睡觉翻身压到它,都能把我疼醒。

当时我一直记得坊间说,疼的肿块不打紧,不疼不痒才可怕,于是也放松了警惕。

因为疫情原因,直到2020年3月,我才做了乳腺钼靶,但没有查出问题。

2020年8月,工作难得有点空闲,我又去挂号想看看淋巴出了什么问题,顺便想去乳腺科开点止疼消炎药。

检查发现淋巴没问题,乳腺科医生手诊觉得边界圆润,感觉也没太大问题,便提议做个微创手术切掉肿物。

但我拒绝了,于是医生推荐做个B超动态观测下。

感谢B超科的医生,她检查后直接给我定了birads分级5级,恶性程度比较高。

我在惊慌失措下,又找了一家医院做B超检查,但医生仍然认为肿物很小,所有的症状都是良性的,应该没问题。

一般人到这里就放弃了,不放在心上。

可我还是担心,我要求做了穿刺活检,结果发现是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无转移。

我非常庆幸我的坚持,也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千万不要觉得疼的肿块就是良性的,一旦发现不对,及早筛查。

此外,要注意生活习惯,调节工作压力。

39岁蔡女士

高风险人群,一年至少检查一次B超

我有着每年定期体检的习惯。2019年5月体检时并未发现异常。

2019年下半年,我动了一场妇科微创手术。术后虽然我注意调理身体,但一直觉得有疲乏感。

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手术后遗症,现在想来并不如此,那种疲乏和嗜睡与之前工作加班产生的疲劳并不一样。

2020年9月体检B超发现,我左胸上部有一个2厘米大的不规则肿物。

经钼靶、穿刺等进一步确认,我患上了三阴性乳腺癌2A期,所幸无转移。

我有家族史,母亲曾在2002年做过乳腺手术,发现良性肿瘤。

我父亲在去年发现肝癌,我想这和我的家族遗传有关。

因此我想提醒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定期体检。35岁以后一年就该体检一次。

43岁周女士

我摸到了一个珠子大的肿块

2019年底我的左边乳房在经期前有些疼痛,摸起来有个比黄豆大一些,像珠子一样大的圆形肿块,但我没太在意。

直到2020年9月,我的左边腋下可摸到淋巴肿大,我这才觉得不对劲,去县里的医院就诊。

县里的医生做完B超和钼靶,就让我来省肿瘤医院检查。

后被发现是浸润性乳腺癌3期,已经是中晚期了,要先化疗,让肿瘤变小后才能手术。

得了病后,我也在想,为什么会是我,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性格内向,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导致心气郁结吧。

★以上讲述人均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粉红丝带俱乐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