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小勇
通讯员 赵木泉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卫健系统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健康漳州建设,有效保障了群众健康需求。
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8.41岁,比2015年的77.05岁提高了1.36岁,居民健康状况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
医疗配置更合理。全市累计投入106.55亿元,建设医疗卫生项目181个,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全市累计增加医疗床位9500张,增幅46.19%;累计增加卫技人员13204名,增幅57.22%,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分别达到5.8张、2.57人、2.93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1.69张、0.68人、0.81人,均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数,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医疗服务体系更完善。建成5个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院士工作站,59个国家级、省级名医工作室;建成1636家标准化公办村卫生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全覆盖、医保村村通,该项目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0年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建成6个国家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区,漳州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示范市、社会办中医全国试点市、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全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项目试点市、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市。
百姓健康守护更精准。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从改革前的45%下降到2020年的27.71%,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持续降低。
“十四五”期间,漳州市卫健系统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健康漳州建设实际,推动健康漳州建设迈上新台阶。
持续巩固提升健康水平。到2025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9.6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5.3人,每万人口配备疾控人员数1.75人。
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到2025年,每千人口床位数达6.1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64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31人,基本形成适应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漳州市中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大力扶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项目建设,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每万人口中医类床位数6.2张,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