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通讯员 宁宇
宫颈癌是发生在女性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高,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大年初七一开假,省立医院妇科就接连来了两位中年女性,自述近期都有出血史。一检查,都是宫颈癌晚期。由于每年体检都没有将宫颈癌筛查纳入检查项目,这两位女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需要5~10年的时间,只要有做宫颈癌筛查,完全能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接诊这两位患者的福建省立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刘佳华惋惜地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自己和配偶都洁身自好,没有患宫颈癌的可能性”的观念,成为不少女性没有把宫颈癌筛查纳入体检项目的原因之一,上文提到的两位患者同样如此。那么这样的观念到底正确吗?
洁身自好也可能感染HPV
中国女性约98%的宫颈癌都由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但刘佳华表示,不洁性行为并不是 HPV感染的唯一途径。
诚然,HPV的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有多个性伴侣,或有不洁性行为,感染HPV的风险更高。但除此之外,长期吸烟、过早的性行为、接触感染者脏衣物、接触不洁马桶等,都有可能感染HPV。因此,有少数女性即便从来没有性行为,也患上了宫颈癌。
打了疫苗是否就万无一失?
看到这,可能一些女性很淡定地说:“我打了HPV疫苗,有‘免死金牌’。”
事实上,疫苗虽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宫颈癌的概率,但有研究证实,部分宫颈癌的发生可以不通过HPV病毒感染。
因此,即使打了疫苗,仍要避免高危性行为,洁身自爱,并定期做宫颈癌筛查。
筛查查什么?多久查一次?
一般来说,25岁~60岁之间的女性就应当做宫颈癌筛查。当然,有些女性较早开始性生活,那么筛查年龄就应当提前,一般有两年以上性生活史就要做好筛查。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包括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或LCT)和HPV病毒DNA检测两种。如果只做细胞学检查,且结果为阴性,则每年需要定期检查一次。如果两种检查都做,且结果都是阴性,则2~3年内复查即可。
通过筛查,绝大多数的宫颈癌早期症状都能被及时发现。如果平时的筛查结果都正常,那么60岁之后就不用再做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