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心脏“阀门”关不紧,医生用夹子救他

不开胸修心脏,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救了88岁老人

陈良龙、方军、鄢晓平在手术中(左)孙旭东在术中进行超声引导(右)

□本报记者 陈坤

88岁的泉州王大爷,不开胸修复心脏“阀门”。这个手术,目前国内仅数家医院开展,王大爷是国内接受该方法治疗的最高龄病人。

医生在跳动的心脏完成微创手术

一年前,王大爷发现自己走路久了之后喘不上气,病情逐渐加重。就诊了多家医院,王大爷被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引起的心力衰竭。然而,医生均认为王大爷年纪太大,外科开胸手术风险太高,不能手术。

王大爷辗转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陈良龙教授、方军博士经过评估,决定为其实施不开胸的二尖瓣介入微创手术来修复关不紧的二尖瓣(“阀门”)。

手术中,在超声医生孙旭东博士的配合下,陈教授和方博士等从王大爷大腿股静脉处“打针”,送入两个不到1厘米长的MitraClip二尖瓣夹子,将脱垂、关不紧的“阀门”像钉书机一样钉住,从而明显减轻二尖瓣反流,心力衰竭症状显著改善。术后,王大爷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二尖瓣反流,接受传统外科手术的不到2%

据了解,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我国约有1000万严重二尖瓣反流病人。其中75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高达10%。

由于传统的外科开胸治疗方法对于老年患者风险较高,这类患者得到手术治疗的比率低于2%。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陈良龙教授介绍,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进步,许多过去不能治疗的瓣膜病得以治疗。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方军博士介绍,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脏瓣膜病病因较多。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病变逐渐成为主要病因,难以预防。如果出现体力下降、气喘、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心脏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已知有心脏瓣膜病,需要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若病变加重,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