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误服疏通剂 肿成“香肠嘴”

《东成西就》里的香肠嘴

□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黄丽纹

还记得电影《东成西就》里欧阳锋为了偷《真经》,误吞毒药,变成“香肠嘴”的一幕吗?前不久,这一幕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里出现。

18日中午,阳阳和6岁的姐姐在家中玩耍。

前两天阳阳奶奶网购马桶疏通器,附赠了一包管道疏通剂,快递寄来后,就被随手放在门后。中午,姐姐无意间拆开快递,看到疏通剂觉得好奇,就用圆珠笔扎破外包装袋,放在厨房灶台上。

“阳阳看到包装里面装着白色固体颗粒,以为是白糖,就抓起一把放进嘴里。”阳阳的父亲陶先生回忆。

这种固体颗粒含氢氧化钠,强碱性,具有强腐蚀性,接触到口腔唾液后产生化学反应,阳阳瞬间感到刺痛,哭喊起来。

奶奶看包装上写着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抱起阳阳到水槽边,用清水为阳阳冲洗口腔并催吐,殊不知这给阳阳造成了更严重的灼伤。

陶先生开车回家,马上将他送到泉州市儿童医院救治。

接受胃镜检查后,确诊阳阳口腔严重溃疡,红肿化脓,已经不能开合,只能保持张开一个横指的大小,发不出声音,更别提喝水进食了。

接诊的泉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邹素娟介绍,阳阳食道浅表有灼伤,庆幸没有伤及胃部;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只能先插鼻胃管进牛奶等流食,至少还需要住院观察一周。

■提醒

误服强酸强碱可用干布擦拭并喝牛奶

在泉州市儿童医院,日常门诊中,误服强酸、强碱烧伤,误吞纽扣电池烧伤的病例不少,误服洁厕剂、消毒剂、磁力球、硬币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当孩子误服强酸强碱性物品,要如何处理呢?

邹医生说,如果遇到孩子误服强酸、强碱等有腐蚀性的液体时,切记不要给孩子催吐,不要对着患处冲水,家长应用干布或纸巾擦拭掉误服物品,并给孩子喝大量的牛奶或鸡蛋清,保护消化道黏膜,减少酸碱的腐蚀及吸收。

误服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时,例如降压药、镇静药,家长发现时要及时催吐,比如刺激孩子咽部,呕吐排出药物,并尽快送去医院。当孩子出现抽搐、昏迷时不要催吐,以免发生窒息。在做好以上紧急处理方式后,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救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