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难医生的“镜面人”心脏手术

省立心内科郭延松心脏瓣膜团队做了道考试“附加题”

□本报记者 林颖

家住长乐的王奶奶是“镜面人”,她不仅全身的内脏长反了,就连大血管也呈180度反位。就像是正常人照镜子,位置与常人相反。

81岁之前,王奶奶一直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最近,她的“镜面”身体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手术难度相当于考试“附加题”

3年前,王奶奶出现了气促、胸闷的问题,连上两层楼都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去当地医院心内科一检查,原来是心脏的一个“门”——主动脉瓣出现了重度狭窄。

前阵子,王奶奶的症状加重了,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省立医院心内科就诊。

接诊的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副院长郭延松教授判断王奶奶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老人心脏的‘门’坏了,属于机械问题,用药行不通,得手术换‘门’。”郭延松说。

“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手术,如果最难的手术是100分,心脏瓣膜的置换术可以达到93分,但给王奶奶手术,像是增加了附加题,难度要超过100分了。”团队成员陈新敬主任医师说。

“镜面人”需要打开胸腔或是腹腔做手术时,可就太为难医生了。因为他们的手术手法、器械方向和平时完全不一样,手术思维及操作都得“反着来”。

团队协力攻克难题

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郭延松教授带领心内科、麻醉科、心外科、影像科、超声科医师等心脏瓣膜团队成员,在术前制作了三维图像,进行了充分准备。

“操作很别扭,每个步骤180度反向,每次操作都要进行一次‘脑筋急转弯’。”回想手术中的场景,团队成员方明程主治医师说。

■建议

年龄超过60岁的民众,每年定期做个心脏彩超检查,可以帮助大家发现潜在的心脏瓣膜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时用药控制,延缓心衰的发生。严重的患者可采取微创或外科手术治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