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耳背”,别排斥助听器

耳聋、痴呆等,都是误解的后果

□本报记者 林颖

老年性耳聋一般指60岁以上,由于年龄增长引起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导致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这是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外,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

但在不少老年性耳聋患者和家人看来,“耳背”是人老之后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常常未受到重视。

事实上,如察觉到听力下降,最好的办法是尽早佩戴助听器,但目前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估计已达7200万,而对助听器技术的应用却不及5%。

老年性耳聋

或导致老年痴呆

从理论上说,只要听力下降就应佩戴助听器。在很多发达国家,针对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医生都会建议及早佩戴助听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在国内,大部分患者要到出现中度听力损失后,才开始佩戴助听器。

“听力不好不仅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时间一长,可能会由听不清,变为不愿听,由不愿听,变成不愿说,最终出现交流障碍,甚至老年痴呆。”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叶青主任医师说,“不仅如此,声音若长时间传不到听觉中枢,听觉中枢会慢慢退化,以至于耳聋的速度会不断加快,程度也会不断加重。”

因此,助听器越早佩戴越好。一旦发现日常对话听不清,或子女发现老人说话音量变大,看电视音量很大声,就要及时带父母做一个听力检查。

提醒

很多老人看了小广告,认为耳聋靠药物就能治好,这其实是不靠谱的。“老年性耳聋多为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还无法通过药物改善听力。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如果症状严重,需要植入人工耳蜗,方可补偿丧失的听力。”叶青说。

依赖助听器没什么不好

不少老人之所以不喜欢使用助听器,认为使用后会产生依赖,甚至听力会越来越差。

“其实,助听器和老花镜、拐杖一样,都是老人生活的辅助工具,依赖助听器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听力下降主要与疾病或患者本身生活的环境有关,与助听器无关,戴助听器不会越戴越聋,只会帮助病人改善生活质量。”叶青说。

正确佩戴助听器可减缓听力退化的进程,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听力状况,避免听力进一步受损,同时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老年人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听力困难,都意味着需要验配助听器。如果老人使用助听器后“离不开”、“摘不下来”,说明助听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使用者的听觉状况,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助听器使用有一个适应过程

戴上助听器之后,是否就意味着能完全恢复听力?

不然。

正常人对于声音是有分辨能力的,即使在嘈杂环境中,也能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接听自己需要的声音。而耳聋患者的听力分辨能力下降,助听器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一个声音扩大器。戴上助听器之初,生活中各种声音都被放大,他们往往会感觉生活的世界一下变得喧嚣起来。很多老人一时接受不了,就将昂贵的助听器束之高阁。

佩戴助听器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助听器带来的声音。原则是刚开始佩戴要先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比如在安静的房间内。接下来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环境下使用,比如在小区或公园内。待完全适应后,再到复杂的噪音环境中试戴,比如大街上,或者是超市中。在佩戴时间上,可以先短后长,一般这样循序渐进地使用,多数老人可以度过这段适应期。

此外,一些高端的助听器内有电脑编程,可以将有用的声音放大,同时弱化噪音。有些老人对高音频段的声音不敏感,中音和低音段的声音都听得清晰,那么他们的助听器只要放大高音段,这样听到的杂音也会减少。因此,大家在选购助听器前,一定要找专业机构的验配师检测一下自己的听力曲线,就好像配眼镜前验光一样。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