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军医张冬梅:守护英雄初心笃定

与老干部照片

医护鞠躬照片

□本报记者 陈坤

张冬梅,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干部病房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入党37年,始终坚守奋战在老干部医疗保健、救死扶伤的临床一线岗位。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尊重他们就是尊重历史,守护他们就是守护我们的明天。”张冬梅一直将这句话根植心中,以军医之名诠释对英雄的尊重。

从医三十多年,张冬梅荣获多项国家及全军级荣誉,是病人和同事眼中的“太阳女神”。

她是如何做到的?

她把病房当战场

热情爽朗,干脆利落,步履如风,是张冬梅给人的第一印象。

张冬梅所在的干部病房二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92岁,大多年老体衰,随时可能出现急危重症,通宵达旦组织抢救早已是家常便饭。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秉承着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抢救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救治一位身患恶性间皮瘤晚期的病人时,张冬梅带领团队组织大小抢救579次,和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协同作战,开展纤支镜吸痰4050次,未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创造了该病生存期延长22个月的医学奇迹。

这样的情景,在张冬梅的救治经历中已数不胜数。据了解,张冬梅每年组织各类抢救近百场,将救治成功率提升到90%以上,科室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百岁老人。

她让诊疗有温度

在干部病房主管护师林慧闽看来,张冬梅主任就像“太阳女神”,知性、热情、温暖。患者只要一见到她,就感觉病好了一大半:

一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连子女都不认得,却还能叫出“冬梅主任”;

一些老人脾气倔、依从性差,但只要是冬梅主任说的,他们像个听话的“老小孩”,都一一照办;

这么多年来,患者说得最多的就是:“有你在,我们一百个放心。”

2017年底,一张病人亲属和医护专家相互鞠躬致意的照片,被多家媒体转载,引来点赞无数。

这就是发生在第九〇〇医院干部病房二科的故事:

2009年4月,90岁高龄的朱老住进了干部病房二科治疗。8年多的朝夕相处让家属和医护们亲如一家。98岁高龄的朱老最终因重症肺炎病逝。料理完老人后事,子女们第一时间来到干部病房二科,向张冬梅主任和科室的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3个躬,医护人员也向朱老的亲属回敬了3个躬。

一位读者留言:这张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医患之间的真情,也温暖了医护人员的心。

尽管病人已逝,但家属和医护之间的感情维系不曾间断:每年的医师节,张冬梅都会收到老人子女们送上的节日祝福。

因为心中有爱,张冬梅把服务细节做到了极致:她总是俯下身子倾听卧病在床病人的诉说;她总是把听诊器握在手里捂热了再听诊……她总说,作为共产党员,如果不能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怎么能为患者做好服务呢?

不少患者家属说:“好多我们家属都做不到的,张冬梅主任和科里的医生护士都替我们做到了!”

拧着一股劲,绝不退缩

第九〇〇医院干部病房二科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先进集体,张冬梅作为党支部书记,注重政治思想工作与支部建设,充分发挥科室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锻造成为“忠诚、胜战、精医、奉献”的干部保健团队,以不辱使命的硬核行动立起新时代保健人的好样子。

干部病房副主任医师余云华说:“只要对患者有利,张冬梅主任都愿意尽全力去探索,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比如危重症患者,营养问题与生存期息息相关。张冬梅带领团队摸索总结出以营养评估为特色的老年综合评估技术、鼻空肠管留置技术等具有高龄患者特点的多项代表性技术,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张冬梅同志参加多项重大医疗保障任务均出色圆满完成,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先后被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表彰为全军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突出贡献者”,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等,成为全院“坚守初心、忠诚使命”的典型示范引路人。

科室先后荣获军队干部保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殊荣,并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张冬梅说:“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当医生,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是生命的希望。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拧着一股劲,告诉自己绝不退缩。因为我不但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