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5月22日上午,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据报道,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
21名参赛人员被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有不少是圈内高手。
不可忽视的失温
记者联系上一位赛事亲历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资深专家励建安教授。
因为在比赛进行到CP2段时,遭遇极端天气,他果断退赛,幸运逃过一劫。
据他回忆,下午2点多时,风力已经达到7~8级,天上下起的大雨和夹杂的冰雹打在脸上、身上,都能感觉到疼痛。此时,他已在雨中跑了一个多小时。
“当时体感温度可能只有6℃左右,甚至更低,非常冷。”励建安说。考虑到恶劣的天气、泥泞的道路,以及自己可能无法继续支撑的身体,职业的敏感让他意识到应当要马上退赛,适可而止,否则自身安全很可能会受到威胁。
“人不要太盲目自信。”在励建安看来,造成这次事故最大的原因之一,是队员们遭遇了严重的失温。
据了解,事发时,山上的温度可能接近0℃。然而,这次参赛选手穿着都十分单薄,有人穿着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服,短袖短裤,有人在外面加了一个薄薄的防晒衣。一下雨,把身上打湿之后,加上大风,体温降低得特别快。加上前期运动造成体能大量消耗,核心温度难以保持在标准范围。
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
“当人体热量急剧流失而得不到及时补充时,人体的核心温度就会出现下降,失温就有可能发生。”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四科周晓芬副主任医师说。
据她介绍,人刚开始出现轻度失温时,会出现明显的颤抖、寒战,手脚开始发僵。随着核心温度的继续下降,心跳、呼吸、血压也会随之下降,意识也会逐渐模糊,此时,人体已经处于中度失温的阶段。如果到了重度失温阶段,人体多个脏器功能受损,会出现意识丧失、嗜睡、昏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此时要想拯救就十分困难了。
失温处理不当可能加重危害人体,一旦出现重度失温,如果两三个小时内不采取措施,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死亡。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
当轻度失温症状出现时,就应当马上补充热量,保存体力,寻求帮助。如果救援力量未能及时赶到,失温人员应及时脱掉湿冷衣物,包裹保温毯等保温衣物,复温应集中在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部位。如果身旁没有衣物,人数多时可以抱团取暖。保持静止,少说话,减少体能消耗。同时饮用温水、补充食物能量。
提醒
不专业的施救
可能加重危害
“当核心体温低于34℃时,要进行复温,可用毛毯或温暖房间进行一般复温,但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或严重低温病人,这种复温方法无效,必须要在医院重症监护下,使用专业的加热设备进行积极外周复温或体内复温技术。其中对于核心体温低于30℃的患者,使用体内复温技术包括使用加温(42℃~46℃)加湿的氧气、体外膜氧合器、腹膜灌洗、静脉内输入热盐水(42℃~44℃)和食道复温等。”周晓芬说。
常年带队进入雪山戈壁的曙光救援队队长陈斌提醒:
出门前一定要带足物资,所带食物的分量按1∶2的原则携带,也就是出行2天,需备上4天的食物,以免途中出现险情滞留,没有足够的食物储备。
在不同环境中选择的帐篷也有差别,比如露宿地点比较湿寒,那么准备的帐篷防水级别就要高,以免在帐篷中出现人体失温的情况。在户外还需备上保暖毯、睡袋、羽绒服等保暖用品,或做好防晒工作,备好墨镜、大毡帽、围巾等。此外,要备上应急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跌打损伤药等,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