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4岁的婷婷终于长到30斤了,脸色也红润了不少。这得益于前不久的一场手术:不久前,她接受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矫正了心脏的毛病。
婷婷是福建协和医院“童心项目”救助的儿童之一。2020年6月1日,“童心项目”正式落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目前,共为323个先心病患者和家庭提供救助,年龄最小的患儿为出生一个多星期的新生儿,患者家庭基本实现零自费。
一场义诊,让家长下决心手术
“要不是那场义诊,女儿可能还拖着没手术呢!”婷婷的爸爸说。
他说的那场义诊,指的是3月27日—28日, 由福建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心外科主任陈良万带领的心外科医护团队来永春义诊。当天,全县有200多人前来筛查,最终筛查出10名先天性心脏病阳性。婷婷就是其中一个。
实际上,在婷婷2岁时,就因为嘴唇发黑,生长发育偏慢,被带去检查,结果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当时,医生告诉他,矫正手术需要20万~30万元。
“我们都是打工的,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婷婷爸爸说。于是,婷婷的手术就一直被搁置,一拖就是2年。其间,婷婷常常半夜喘气,手术前,甚至无法下地走路。
“像你孩子这种情况,80%~90%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不做手术,有可能出现心衰等,影响寿命。”义诊那次,福建协和医院心外科的三位医生——主任陈良万、丘智煌、陈兴丰医生的一番话让婷婷爸爸最终下定决心手术。
4月底,爸爸带着婷婷来到福建协和医院。手术很顺利。医保报销加上“童心项目”补助,基本实现零自付。术后,婷婷脸色红润了不少,就是晚上偶尔会气喘,医生说,过段时间就会缓解。回家一个月,婷婷就长胖了5斤。
婷婷爸爸说,这是女儿第一个可以站着奔跑的儿童节。
福建每年3000名先心病患儿
项目下基层,主动上门“捞”人
既然是救助,就不能等米下锅,而是要主动把这些有手术机会的患儿“捞”起来。今年3月,永春的义诊就是“童心项目”下基层的第一站。
福建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廖东山是福建省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他说,对于先心病,基层患者并不是很了解。不少人认为,这个病治不好。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的30%,90%的先心病患儿都能彻底治愈,重要的是及时手术。所以,到基层去,首先就是让大众了解先心病,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此外,很多人认为,先心病的矫正手术花费极高。福建省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约30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不到一半,其中相当比例的先心病家庭因为家境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童心项目”的开展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先心病患儿家庭的燃眉之急。项目资助目标为18周岁(含18周岁)以下具有中国国籍并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有经济困难的先心病儿童。目前,已救助323位患儿,85%以上来自农村基层。其中,年龄最小的患儿为出生一个多星期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