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受肠道健康困扰 女性、老人最突出

福建省营养协会、福建卫生报、新浪福建联合发布《福建居民肠道健康养护指南(2021版)》

□本报记者 刘伟芳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掌管着70%以上的免疫细胞,同时它又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超过90%的营养都要依靠肠道吸收,为人体提供养分。肠道健康,影响全身健康。

近日,福建省营养协会、福建卫生报、新浪福建联合发布《福建居民肠道健康养护指南(2021版)》,旨在全面普及肠道健康预防养护知识,提升人们肠道健康水平。

国人关注肠道健康

福建居民肠道健康状况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国人对肠道健康的关注度高达84.4%,女性和老年人群尤其突出。而过去一年87.6%的人遇到过肠道健康问题。排名前五的有排便不规律、便秘、腹泻、腹胀和消化不良,分别为39.9%、38.1%、35.2%、33.8%、32.9%。

男人易腹泻

女人常便秘

女性肠道问题主要有排便不规律和便秘,分别为43.6%、41.6%,而男性肠道问题主要有腹泻和消化不良,分别为40.5%、31.7%。由此可见,便秘更“青睐”于女性,腹泻“青睐”于男性。

此外,儿童肠道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便秘、胀气、食欲不振等,分别为63.36%、59%、21.47%。有60%以上中年人的生活受口腔异味、食欲不振、便秘等影响。71.63%的老年人因肠道功能不足,深受便秘的困扰。

肠道健不健康

菌群很重要

人体的肠道细菌有500~1000多种,数量约有100 兆个,它们牵起手来能绕地球两圈半。

肠道细菌分为三种,分别为有益菌(即是我们常说的活性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有害菌(以产气荚膜杆菌为代表),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会致病的中性菌(如大肠杆菌)。

一般而言,身体三大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但如果饮食不规律,人体抵抗力下降,体内的有益菌与有害菌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腹泻、胃动力不足、应激性肠胃炎、消化不良等大部分功能性胃肠疾病。”福建省老年医院消化内科彭如洁副主任医师指出。

六招让肠道更健康

肠道健康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专家建议,要想减少肠道问题,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保持膳食结构平衡,一日三餐,粗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些土豆、番薯、芋头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然后,多吃蔬菜和水果。养成每天都排便的习惯,这可是避免肠道问题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2.多吃添加益生菌的奶制品

益生菌可以定殖在肠道,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对肠道健康产生益处。

3.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对胃肠功能有直接影响。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熬夜。

4.保持良好的情绪

精神抑郁、心情苦闷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愉快乐观的情绪可以使胃肠功能正常,消化能力增强。

5.科学运动

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6.避免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这类药物在胃内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损伤胃黏膜。

■链接 “活”的益生菌

“有肠道问题的人群,如无腹痛、发热,医生一般会建议不要乱服消炎药,而应该选用一些益生菌和益生元来治疗。如果是长期受到腹泻、便秘困扰,在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摄入酸奶来补充益生菌。”彭如洁表示。

本报健康大使、国家一级营养师朱屾山特别提醒,益生菌只有在活的时候才真的“益生”,让肠道保持活力。比如生鲜牛乳发酵,每日配送的新鲜低温活菌酸奶,能保留更多活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