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剑云
家长们注意啦!最近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福州已有幼儿园班级停课! 有的家庭大宝中招,还传给了二宝!有些医院的儿科医生最多时1天接诊四五十例。
幼儿园班级停课
在福州鼓楼区一所幼儿园门口,一位家长半蹲着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检查孩子嘴里是不是真的长了疱疹。小男孩一脸稚气地问:“妈妈,我嘴巴里怎么会长泡泡啊,是发烧烫出来的泡泡吗?那我今天不能上学了哦?”
目前福州已有多个幼儿园的班级因为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而停课。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停课在家
“我儿子一个半月内中招了两次,最近已经请假在家待了9天!班上也有一些孩子中招了。”家住福州的林女士向记者反映,不仅她5岁的儿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连两岁的妹妹也在家被哥哥传染了。
儿科门诊占比三分之一
最多时1天接诊四五十例
最近,福州各大医院儿科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增加了许多。
本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滔的门诊中,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人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
在福建省人民医院儿科艾斯博士的门诊中,这类病人也明显增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四五十例,不过重症的相对少。
同样是发烧、口腔出现疱疹,孩子哭闹着不愿意吃饭,怎么判断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分别怎么护理与预防?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滔予以专业指导。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它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因而护理方法及预防办法大多相同。↓↓↓
高发季节:夏秋季,尤其4—7月。
传染途径:都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易感人群: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二者都属于自限性疾病,若不幸被此病缠上也不必过分紧张,多数患者会在7~10天自愈;若无合并细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
如何护理患儿?
1.勤测体温
生病期间,要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清淡饮食
由于口腔疱疹,孩子可能拒食,可以多喝温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等,不吃硬的、刺激性的食物。
3.减少外出
尽量减少外出,尤其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若是学龄期宝宝,建议症状消失一周后再继续上学。
4.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孩子精神状态,若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如何避免中招?
1.勤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2.勤通风
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勤清洁
孩子的餐具、水杯、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孩子的毛巾、被褥、玩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4.避开感染源
在流行季节及地区,尽量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或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
5.补充营养
夏季天气炎热会影响小儿的消化功能及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清淡外,还应补充营养:如新鲜瓜果、豆制品等,忌食生发和生冷之物。
6.接种疫苗
6月龄~5岁的适龄儿童可接种EV71灭活疫苗(但请注意,不同疫苗产品的适种年龄略有不同),预防由EV71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