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文 苏维德/图
0~12岁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为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家长更科学地养娃,6月5日,省计生协会“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库中,来自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的三位儿童心理领域专家,走进东南网直播间,向广大家长传授了干货满满的“育儿经”。上述儿童心理领域专家的讲座视频放在福建卫生报媒体平台上(公众号二维码),以便于大家回看。
据统计,截至目前本次直播在线观看及回看人次总数已超过67万!
“安静”的多动症患儿要特别留意
很多家长把孩子好动当成了多动症,这是对多动症认识的偏差。
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钱沁芳说,多动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冲动型多动症、注意缺陷型多动症(这种“安静”的多动症患儿时常出现在女孩身上)、混合型多动症。
钱沁芳提醒家长:遇到孩子多动,千万不要急着责怪孩子,因为多动症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旦患儿出现了良好的表现,就应迅速给予表扬和赞许。表扬越迅速印象越深、效果越好。除了口头表扬,还可以用外出游玩等作为奖励。
孩子说话晚 切不可盲信“贵人语迟”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会开口说话,如果到2~3岁还不会说话,即可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家长不能抱着“贵人语迟”的错误想法,有些家长会把原因归咎于舌系带短,着急要带孩子去医院剪舌系带。
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黄艳表示:舌系带短并不会导致孩子说话晚,要想让孩子早开口,父母应当要多一些陪伴和互动。
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欧萍曾经遇到一个孩子,因智力发育落后去上了特殊学校。后来去省妇幼保健院做了智能评估后给予听力检查,才发现原来孩子有听力问题,这个问题早在孩子1岁时的一次发热后就遗留下了,但家长一直没有留意到。如今孩子错过了语言康复最佳治疗期,也影响了智力的发育,十分可惜。”
我的孩子是孤独症吗?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孤独症认识的提升,不少孤独症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当然,也有些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父母会很担心地把孩子往孤独症上套。
孤独症的确诊有严格步骤,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治疗,早干预,早康复。研究证实,50%~70%的孤独症患儿有比较明显的康复效果,甚至部分患儿康复可达到最佳结果。
链接
本次“读懂娃 科学爱”是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继今年3月份开展的“‘乳’此美好”专题直播后的第二期“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健康沙龙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