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构建新体系 减少跨区域就医
设置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强化国家级高水平医院对省级医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减少跨省就医。
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牵头,其他医院、基层和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积极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帮扶,逐步使其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加快推进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国家和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公立医院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每个地市选择1家综合医院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县域内依托1家县级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
引领新趋势 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产出。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医疗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
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大力推行日间手术。开展精准用药服务。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提升新效能 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完善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激活新动力 薪酬体现知识价值
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医院可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
强化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加强老年、儿科、重症、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要求。探索在三级公立医院试点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
建立灵敏有序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探索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
建设新文化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坚守纯粹医者信念。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做好医患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
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条件,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融入治理全过程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