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剑云
端午节,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不少粽子。
记者了解到,有人一口气吃两个粽子,吃出了急性肠胃炎,一路吐着进医院急诊科;有人一天三顿都吃粽子,血糖指数飙升至18,一度昏迷,被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各地包的粽子各有特色,但主要食材都是糯米。于是,大家把锅甩给了糯米。消化不良真是糯米惹的祸吗?福建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郑凯林予以专业解析。
真相1:消化不良,是因为吃太多了
郑凯林介绍,粽子的主要食材为糯米,糯米黏腻碍胃,一次性吃太多,容易消化不良,出现腹胀、积食、食欲欠佳等症状。
如100g/个的粽子,一般一次性食用量不超过2个比较好。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脾胃功能欠佳的人群更应注意控制量。
真相2:消化不良,是因为吃了冷却的粽子
有些人吃粽子消化不良,是因为吃了放凉的粽子。放凉后的糯米变硬了,增加胃肠负担。
国内外的血糖研究和体外模拟小肠消化的研究都证明,热的糯米食品消化速度很快。郑凯林建议,尽管夏季天气热,也应吃加热的食物,尤其是糯米制品。
真相3:消化不良,是因为粽子里的其他配料
吃粽子不易消化,还与包粽子的馅料有关,吃多了容易加重消化负担。尤其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食用传统肉粽、豆粽。特殊人群在吃粽子时,可以这么做:
1.吃杂豆粽、杂粮粽,比如选择吃用红豆、黄豆、莲子、黑米等杂豆、粗粮混合少量糯米包成的粽子,且一定要吃煮熟透了的粽子。
2.建议每个粽子包成50g的小粽子,同时吃粽子了就不再吃其他主食,避免摄入过量的主食。
3.另外,吃粽子时,搭配新鲜叶菜煮成的蔬菜清汤,能较大程度减少对血糖、血脂、体重等影响。
Tips:
1.搭配消食茶,解腻、助消化。
不管咸鲜的肉粽,还是甜香的豆沙粽,传统的做法都用到比较多的猪油、糯米,吃多了容易让人感觉到腻、食欲不佳。这时,可以喝点温热的消食茶,既能助消化,还能解腻。
消食茶:山楂5g、陈皮3g、麦芽5g,加水,大火烧开5~10min或开水冲服焖10min即可。
2.储存要注意,反复加热易滋生细菌。
夏季炎热,细菌繁殖活跃,最好吃刚包出来的热粽子。放凉后再反复加热,容易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