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近年来,随着近视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家长和社会开始越来越重视对近视的防控。但对于远视,同样不可以疏忽。
孩子天生都是“远视眼”
近视、远视的主要区别在于眼轴。眼睛在没有调节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叫做近视;聚焦于视网膜之后的,就叫做远视。
孩子天生都是“远视眼”,婴儿出生至3岁之前因为眼球前后轴比较短,成像的焦点会落在视网膜后方,类似远视眼的情况。不过,孩子晶状体的屈光力很大,可以通过自己眼睛肌肉的调节,让影像落在视网膜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眼轴会加长,逐渐发育为正视眼,等到眼球大小基本定型后,生理性远视就会基本消失。
儿童要有一定的远视储备度数
一般3~4岁的孩子都有200~3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这200~300度的远视可作为“储备”供损耗,保护他们不那么快患上近视。也就是说,孩子有轻度的“远视储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家长应重视保护0~6岁儿童远视储备量,远视储备量不足可能会发展为近视。对于6岁之前的儿童,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防止远视储备量过早过快消耗。
远视的症状有哪些
凡事没有绝对,有些孩子眼睛的调节能力不足以让影像落在视网膜上,使得远视度数超出正常范围,达到中度或重度远视,这些孩子就会出现看远看近都模糊的情况。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加重为弱视或斜视,或经常感觉到视觉疲劳。
发现异常远视应尽早配镜
如果有中重度的远视,应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尽早配上远视镜,矫正远视。另外每6个月到医院眼科复查,包括测视力、验光,明确屈光度数的变化。
有远视的患者还应该注意休息、减少近距离操作、减少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正确用眼、避免视疲劳。
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一些孩子的远视会随着眼睛的发育而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