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剑云 设计 李钊铭秋燥渐显。“秋令主燥,肺气主之。”此节气的秋燥属温燥,温燥易伤肺胃之阴,上呼吸道感染比较多,如见发热、头痛、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干燥、鼻干唇燥、口渴、舌苔白而燥、舌边尖红赤等。如过往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的人群,进入处暑,应当多加注意自我保护。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福建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郑凯林提醒,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最关键的是,一个字——润!怎么做到“润”呢?“记住一个要领,多吃多汁的蔬菜与水果。”郑凯林具体介绍道:
除了滋阴润肺之外,夏暑之气刚过,还残留暑湿之邪,暑湿伤脾胃,加之夏季“贪凉”可能损害脾胃功能,因此,处暑养生,还应注意健脾和胃。
【常用药膳】
百合莲子汤(百合、莲子、冰糖):宁心安神,健脾润燥。
山药生地粥(山药、生地、粳米):滋阴润燥,健脾和中。
另外,银耳南瓜汤羹、玉竹炖老鸭、秋藕炖排骨均为健脾补肺,滋阴润燥之品,都是非常适合秋季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