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红主任解释说,核医学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与核磁共振的“核”可不是一码事,也不同于核武器,核医学是安全利用核素为人类医学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典范。
早先由于核技术的不正当使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人们对射线普遍存在一种恐惧心理。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做放射胸透或CT检查均能乐意接受,而做一次核医学检查却很难下决心,认为核医学检查会使人体受到辐射损伤、致癌,甚至导致变异等。
事实上,引起各种影像检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药物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如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二是放射性造成的辐射。
由于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核医学用的放射性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极其微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几乎不会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发生。
在进行核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只需要经静脉注射少量药物,不需要承受其他痛苦。而所注射的药物是一种超短半衰期的同位素,这种同位素的放射性是极其低微,且衰变快,在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完全从人体内消失,不会对受检者造成辐射伤害。
不信?
举个例子:核医学显像常用的放射性核素18F,其半衰期约为110分钟,患者接受显像剂注射后第二天体表辐射水平已经接近天然本底水平。有研究表明,如果与刚做完18F-FDG显像的患者在1米处交谈,需要接触3天左右才能达到个人一年剂量限值1m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