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规范隔离,设置“三区两通道”

隔离点办公室负责人之一陈慕珊深夜办公

位于城厢区的这个隔离点由一家酒店“改造”而成,经过严格的消杀及规范的“三区两通道”设置,于9月12日设点、启用,陆续接收集中隔离观察人员。

在隔离点,记者看到,只有佩戴工作证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其中。

进入大厅,门边是一个智能机器人,为进入的管理服务人员实时检测体温,安保人员核查过健康码等相关凭证才能进入。

再往里走,便闻到一阵浓重的消毒水的味道。

陈慕珊是这个隔离点办公室的负责人之一,也是隔离点管理服务人员中少数的女性基层工作者,她原是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她告诉记者,管理服务人员办公与居住的区域为清洁区,每天进行2次全面的消毒;隔离人员活动的区域为污染区,则每天进行4次消毒。

原来,消毒水的气味恰恰证明了隔离点规范的防护措施。

更保险的屏障在于“三区两通道”的设置。

在1层大厅左侧,原本并排运行的6部电梯,只开放了一部作为工作人员专用电梯。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的通道在酒店的另一侧,在隔离人员专用的电梯,他们只能从他们所在的15层~23层往下,且直下1层(中间不设置停靠楼层),从酒店的后门进出。

这就是隔离点“三区两通道”中的“两通道”了。

至于“三区”,由酒店改造而来的隔离点,按楼层划分出了管理服务人员区域、医务人员区域和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区域。通过工作人员专用电梯,直上11层~12层,是隔离点管理人员的办公区域与住所;13层是医务人员的办公区域与住所,14层是医务人员与住在15层~23层的集中隔离观察人员最后的一道间隔,管理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其间临时安装了推拉门,隔出了一个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医务人员经过最后的消杀准备后,进入隔离人员区域;工作结束,经过“一脱”、“二脱”,把“污染”的防护装备脱去,消杀后回到清洁区。

记者问陈慕珊是否担心感染,她回答说,管理人员、医务人员、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的区域是分开的,有严格的消杀流程、防护流程;各层的楼道和房间走廊都有监控,一旦发现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外出走动,会及时劝导;而且工作人员每两天做一次核酸采样,一般次日能出核酸检测报告,没有太大顾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