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 陈淑娇 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陈琦辉 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 张鸿鹏
这个国庆,福建的小伙伴们注定不能远行,好不容易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长假,正想玩出花样,却被按下“暂停键”。那么,国庆期间宅家出行如何防疫,一起来听听中医师怎么说。
昼夜温差逐步拉大
谨防三种证型感冒
秋分过后,天气转向寒凉,榕城昼夜温差逐步拉大。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陈淑娇提醒,市民要提防三种证型的普通感冒:“热伤风”、暑热感冒、暑湿感冒。
百姓俗称的“热伤风”主要表现为咽痛、鼻塞、咳黄痰、面热等,经验方“小柴胡颗粒”一般可解。暑热感冒以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等为主要症状,患者可选用清热宣肺的寒凉性中成药,比如抗病毒口服液、感冒清胶囊、银翘解毒颗粒等。暑湿感冒症状表现为胸闷、头身困重、脾胃不和,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推荐荆防颗粒、藿香正气水。
陈淑娇提醒,秋分时节一防暑邪,出门依然要做好防暑措施;二防早晚凉感冒,保持室内外空调温差不超过6℃;三防秋燥,饮食上应注意润燥生津,适宜食材有百合、石斛、麦冬、山药、杏仁、梨、柿子、苹果等;四防秋愁,注意调节情绪,适当运动,可冲泡玫瑰花、陈皮等饮用以疏肝解郁,失眠者可按摩太冲、神门穴等助眠。
健康宅家
收下这些居家防疫“锦囊”
国庆假期7天,受疫情影响,出行不便,许多人会选择在家。福建省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远程指导中心会诊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琦辉主任医师贴心送上居家防疫小“锦囊”。
【灸疗】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核心理念,中医非药物治疗在亚健康调理、固本培元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比如脐疗。肚脐正中有个穴位叫“神阙穴”,被看作生命之源。此穴具有与诸经百脉相通、联系五脏六腑、表皮角质层薄、屏障功能弱、对药物渗透力强等特点。在此穴之上施行的诊疗方法就是脐疗,其中脐灸最为常见。药物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刺激经络传导,渗透传入体内,以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市民还可以在家选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按摩10~15分钟,或在穴位约3厘米远处艾灸15分钟左右,有补血行气、疏通经脉、理劳补虚等作用。
【滋阴润肺药膳推荐】
滋阴润肺羹
食材与药材:铁皮石斛10g,川贝(细粉)3g,鸡蛋1个,肉末适量,麻油、盐、姜、葱等调料适量。
烹调方法:鸡蛋打成蛋花,铁皮石斛洗净加适量盐,在料理机中搅拌成浆,与肉末同移锅中,文火煮,将熟时加入川贝搅拌,文火煮熟,加入蛋花,继续煮开,加入米酒、姜末、葱花、盐等调料。
应用范围:肺虚证。
临床表现:口干唇燥,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有时痰中带血,易感冒,自汗出,手足心热,舌质淡,脉细虚数。
用法用量:1日1剂,每周1~2次,可经常食用。
四仁蛋羹
食材与药材:白果仁5g,甜杏仁10g,核桃仁10g,花生仁5g,鸡蛋、芫荽、麻油、盐适量。
烹调方法:将芫荽切成细末;白果仁、甜杏仁、核桃仁、花生仁共研粗粉,混合均匀;锅中加水,把鸡蛋打成蛋花倒入,加果仁粗粉,煮成羹,加入芫荽、盐等调料。
应用范围:肺肾两虚证。
临床表现:胸满气短,动则气喘,呼多吸少,面色苍白无华,疲乏无力,自汗出,口干,舌淡苔白,脉沉而弱。
用法用量:1日1次,7日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