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天天带娃,比上班还累

指导专家:孩子抗疲劳能力堪比铁人三项运动员

□本报记者 陈坤

指导专家:福建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系讲师、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书帏

在家带娃时,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你已经累得冒烟了,孩子依然上蹿下跳。

为什么大人早就累坏了,孩子们却一直玩啊玩?

一项欧洲研究发现,孩子们天生精力旺盛,与铁人三项运动员一样不容易感受疲劳,恢复体力甚至比运动员快。

研究分析,这或许是因为孩子们个头较小,肌肉离心脏泵出的富含氧气血液较近,能更有效利用氧气。孩子额外的能量来自慢肌纤维,而这种肌肉组织收缩较慢,保护孩子免于因过度运动受伤。

有没有陪娃时,既能让自己休息好,又让娃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的方法呢?

家长和孩子相处时觉得累,常常是因为2个“不对等”:玩什么和怎么玩。

如果家长较为强势,喜欢决定玩的内容和玩的方式,那么一旦孩子不愿意按照大人意愿,就会被家长认为是好动、胡闹,这样对双方的意志力消耗都很大。

在中学前,父母的陪伴还占据着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可以把中学前的孩子分为两个阶段,按照不同的特性,玩不同的游戏。

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跟着孩子玩

第一,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家长陪伴,不管玩什么,孩子都希望家长能充分投入。即使是在一群人中间,孩子也希望有家长陪着,这样能增加孩子的人际交往的安全感。

第二,孩子希望更自主,所以家长反而要“示弱”,让孩子做决定。大人可以放下“身段”,更多的是“跟随”,让孩子主导、做决定,增加他们的自信。

适合的游戏:

生活模仿、角色扮演类游戏:

过家家:孩子当大厨,爸妈当顾客,还可以设置菜单,加入点餐环节,让孩子忙起来;

超市购物:把家里囤的零食都搬出来,让孩子当老板。每样食物明码标价,在购物的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进行讨价还价,可以有效锻炼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口算能力;

医生与患者:把玩偶当做病人,可以设置排队、问诊、检查等环节,设置各种突发,让孩子体会医疗秩序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对抗类游戏:汽车比赛、搭积木等;

各类桌游等。

小学高年级阶段:和孩子商议规则

这个阶段的孩子未必希望天天和大人待在一起,更多喜欢和同伴在一起。所以,可以设置一些同伴竞技类游戏。

适合的游戏:跳房子、踢毽子、扔沙包;和朋友约好,轮流到家里做客。

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更愿意看电视、打游戏。家长也不必把电视和游戏看作洪水猛兽,在有其他娱乐活动的前提下,偶尔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是没问题的。

这个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出现上瘾。

家长可以提前跟孩子商议一个规则,如果表现得好,就可以获取“代币”等,换取相应的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这让孩子知道,只要遵守规则,就能获取一定范围内的自由。

关键是,家长不能一边自己玩着手机,一边不让孩子玩。这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

此外,可到近郊来个短途游,或者带娃上个培训班,调剂一下,都是消磨时间的办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