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林海滨教授团队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和3D显微镜辅助下,借助直径仅1厘米的MED小通道,成功完成福建省首例微创精准颈椎后路Keyhole手术。
今年45岁的患者寸女士,近1年来一直被颈肩背酸痛和左上肢麻痛所困扰,辗转多家医院,做了消炎止痛、针灸理疗等各种处理,症状虽有好转,但依然反复发作。
最近一周,寸女士症状加重,连平躺都困难,左手只能一直被托举着。虽然她在其他医院做了拔罐、牵引等治疗,可疼痛仍无法缓解,这让她将近一周都没法好好合眼。
最后,寸女士慕名求诊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林海滨教授,经林海滨详细问诊及查体,考虑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影像学检查之后,科室讨论决定邀请两位特别的助手——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和3D显微镜,借助直径1厘米的MED小通道,用微创方式精准进行颈椎后路的Keyhole手术。
相比传统手术,“天玑”能快速、精准确定穿刺靶点,锁定病灶,如同给医生戴上“透视眼”。它还能实时监控术中手术细节,减少不必要的副损伤,从而达到精准减压的目的,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了更高精准度、更小创伤、更快康复的手术治疗。
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用时约80分钟,出血5毫升,减压精准彻底,切口长度仅1厘米。术后影像复查,保留了大部分侧块关节突关节,稳定性良好,患者术后症状得到即刻明显缓解,颈肩背及左上肢麻痛完全消失。术后第1天,寸女士就在颈托保护下下地行走自如,效果满意。“再也不用托举着上肢,终于可以躺下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了。”寸女士竖起大拇指感激地说。
据林海滨教授介绍,由于“天玑”独有的光学跟踪器“透视眼”和“稳定手”机械臂,以及3D显微镜具有独特良好的光线照明,放大的手术视野及3D立体清晰成像等优势,解决了目前骨科手术遇到的视野差、精准难、不稳定等三大难题,因此手术安全性较传统手术更高,而且具有靶向穿刺准确率更高、可实时监控术中每个手术细节、副损伤少、创伤小、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自去年12月引进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以来,已连续开展100多台骨科手术机器人脊柱微创手术,让看起来高不可攀的高精尖手术快速成熟转化,日益成熟,并不断创新应用范围,让广大患者受益。此次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该院骨科精准、微创、数字化及智慧医疗走到了全国前列。
林海滨教授表示,该院微创脊柱外科追求微创、精准、数字化及智慧医疗,致力于以最小的创伤、最少的花费、最前沿的技术为患者实现最大的疗效,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及认可。
(林颖 陈建飞 吴育俊 黄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