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芳
近日,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精神科主治医师邹晔峰的诊室里来了15岁的女孩林楠(化名)。
压抑的故事
林楠缓慢地坐下后,空气中伴随她的呼吸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蓬松杂乱的头发,虽没明显异味,但配合紧锁的眉头、下垂的嘴角,大致就能感受其抑郁的情绪。
在邹医生耐心等待下,她慢慢说起她的故事:
自幼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是妥妥的学霸,为人热忱,爱帮助同学,不用父母亲操心,扮演着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如此,在内心深处,她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
近来,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莫名其妙想哭,很难开心。好不容易转移注意力去学习,但一停下来就崩溃。总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搞不定,以前几分钟就能背下的课文,现在几个小时过去了,脑袋瓜依旧空白。
周围的人也劝她要运动,但她觉得整天都很累,就从卧室挪到客厅都难,更何况是出门,成天都陷在这种想改变却又无力的状况中。
经常想吃东西,一吃就停不下来,体重也上去了。有时都觉得这样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还不如死掉了好。那一瞬间又会觉得要是真死了父母该怎么办啊,内心很纠结,眼泪就哗哗地流。
经过详细评估,邹晔峰表示,这是抑郁症,秋冬季高发,有的人也通俗地叫做“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好在就诊及时,经过药物和心理调试,林楠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光照,或诱发季节性抑郁
研究表明,季节会影响抑郁症的发病,多数患者发作始于秋季或冬季,缓解于春季。可能的原因就是“光照”。
秋冬日照减少,身体生物钟发生变化,从而睡眠会变得更多,同时让我们体内五羟色胺水平产生变化,导致抑郁症相关症状比较高发。
另外,光照的减少也会导致体内褪黑素分泌水平增加,导致人在白天容易犯困,没有精神。
季节性抑郁与非季节性抑郁的共同表现:
情绪低
兴趣狭窄或丧失
食欲或体重的减少
失眠情况
容易疲劳
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
自罪自责
自我评价过低
消极悲观
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
除了共同表现的症状外,季节性抑郁症患者还具有典型特征:能量减低、睡眠增加、暴食、体重增加和渴求碳水化合物。
研究显示高纬度地区,季节性抑郁的患病率会增加。此外,年轻人在冬季抑郁发作的风险较高。
相关阅读
自测
通过自测,看看是否有季节性抑郁,如果你得到了5个以上的肯定答案,建议去医院找专科医生:
在季节变化时,你感到最糟糕(更悲伤)吗?
季节变化时,你吃得更多吗?
季节变化时,你体重增加吗?
季节变化时,你睡得更多吗?
季节变化时,你是否觉得没有能量、动不起来?
季节变化时,你是否较少与其他人进行社会交往?
晴朗的天气会减轻抑郁吗?
在前往阳光充足的地方或光周期较长的地方(每天自然日光的长度)时,抑郁症会消退吗?
在季节更换时是否会有缓解?
如何治疗季节性抑郁症?
1.非药物疗法是目前主流的方法,如光照治疗。
试试去阳光较为充沛的地方游玩或换一个可以晒到太阳的工位,享受阳光给自己带来的温暖。
2.换一个思考方式。
影响个体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有时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3.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并细化。
依据目标做该做的事,而不被汹涌的情绪带偏,相信假以时日会收获本属于自己的轻松和愉悦。
倘若上述方式调节效果欠佳,建议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听一听他们的建议,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