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小勇 通讯员 林鹭
今年8月,16岁少女小敏(化名)在逛街时突然晕倒,家人急忙将她送往龙岩人民医院。医生给小敏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时发现,她的血液中免疫球蛋白lgE(人体的一种抗体)水平是正常人的200余倍之高。此外,小敏的皮肤健康状况也十分糟糕,面部脱皮、泛红,四肢、躯干大面积重度脱皮,情况类似常见的鱼鳞病。
主诊医生黄龙在询问得知,小敏自出生起就有面部潮红的情况,长年以来一直被皮肤瘙痒(严重时甚至流脓渗水)、全身严重脱皮所折磨,冬天干燥时候皮肤奇痒难耐,夏天在出汗和脱皮双重作用下,身上异味特别大。此外,小敏的毛发也存在异常,头发一长就断,所以16年来,小敏从未留过长发。
16年间,父母亲带她四处求医,辗转于全国各大三甲医院、专科医院求诊,前后被诊断为湿疹、特异性皮炎、脓疱性银屑病等多种疾病,但治疗均不见好转,父母粗略统计,十余年间,仅医疗费和保健品的开销就高达近百万元。
龙岩人民医院皮肤科黄龙主任团队为她进行了详细的诊察,高度怀疑小敏是由于基因问题引发的综合征,后经过血液基因检测及毛发皮肤镜检查,确定小敏得的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Netherton综合征(又称竹节状毛发综合征),发病率仅为二十万分之一左右,十分罕见。
这种遗传疾病十分罕见,目前没有明确的治疗手段。
黄龙主任在与上海新华医院皮肤科专家进行交流后得知,国外有学者尝试应用靶向药物治疗Netherton综合征。经过医患沟通,小敏在龙岩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接受了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小敏的皮肤状况明显好转,手掌、脚掌等四肢远端的脱皮症状基本消失,头发较治疗前明显浓密、增长,虽然基因性疾病无法根本治愈,但小敏的母亲对治疗的结果非常满意。
据最新的查询结果,应用靶向药物治疗Netherton综合征的世界上仅有8例,小敏是第9例。目前,小敏仍在皮肤科门诊进一步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