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酒精性心肌病
家住闽侯的李大伯,今年57岁,因为祖辈、父辈都嗜酒如命,他从15岁开始就踏上饮酒之路,且酒量惊人,天热每日6~7瓶啤酒,天冷就喝自家酿的白酒、红酒,每天1斤打底。而且“烟酒不分家”,李大伯每天不抽上一包总觉得不过瘾。
经历了50年的酒精考验,两个月前,李大伯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过去上下五层楼轻松自在,可最近爬2层楼就体力不支,气喘吁吁,得休息几分钟后才能继续爬楼。不单是体力方面,最近两边小腿也浮肿了,食欲也下降了。”
经过心脏彩超检查,本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建珍发现,李大伯的心脏就像一个被吹大的气球,心脏壁明显变薄,而且心脏泵血能力明显下降。抽血化验提示,他的心衰指标增高100多倍,结合既往50年过量饮酒的病史,考虑老李为酒精性心肌病。
严重的“酒精心”会导致心衰
“出现‘酒精心’的主要是30~50岁的男性。”林建珍指出。
出现酒精性心肌病的患者心肌会受到损害,严重的会出现心衰,需要标准的心衰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当然,最基础的治疗方法还是戒酒,才能避免心肌进一步受到损害,减轻心肌病的症状。”林建珍耐心地劝慰李大伯,“戒酒4~6月后心脏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这对酒精依赖成瘾患者是一个痛苦但是必要的过程,需要患者的毅力及家属的支持。同时补充缺乏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蛋白质,营养支持也很重要。”
只要喝一点,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酒文化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很多人也都认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从医学角度来看,酒精中并不含营养元素,相反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一点就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林建珍说。
关于酒精影响健康的“罪状”,有一串长长的清单:
研究证明,长期饮酒可使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增高,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乙醛等)可对心肌造成直接损害,引起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心脏会慢慢变大,多年后会逐渐出现心肺耐力下降至心力衰竭表现,还会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酒精会造成肝脏、胃肠道损伤。抑制维生素B_1、硒等矿物质的吸收。
饮酒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如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过量饮酒可增高股骨头坏死风险。
孕妇、乳母、儿童少年饮酒均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特定职业人群及驾车人员饮酒影响工作及交通安全。
……
不健康的剂量
林建珍表示,目前我国许多民众在饮酒这件事上表现得并不健康,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以38度白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约41克,超出安全饮用标准。
如果一定要给喝酒设个限度,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男性和女性成年人每日饮酒应该不超过酒精25克和15克(酒精转换公式:饮酒量×酒精浓度×0.8=酒精摄入量),换算成不同酒类:
2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白酒75克,高度白酒50克;
1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白酒50克,高度白酒30克。
指南建议的只是相对“不那么危险”的剂量。
从健康角度,日常生活尽量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