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过去的30年间,过敏疾病的发病率至少增加了3倍,数以亿计的患者深受过敏困扰。另有调查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儿童过敏如何防治?
沙县区总医院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开展区域内过敏类疾病筛查工作,目前已在全区启动儿童过敏校园筛查。12月25日,该院还举行了过敏原筛查义诊活动,邀请多名省级儿科专家助阵。
省级专家下基层义诊
群众直呼“比药灵验”
当天,福建省儿童医院执行院长、儿科主任医师刘光华,福建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鲁闽及福州肺科医院儿科主任阮琰到沙县区总医院义诊。
“没想到,我女儿会对牛奶和牛肉过敏。”拿着过敏原检测结果,吴女士很吃惊。在义诊中,她得知,原来从日常饮食中规避过敏原就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医生告诉我的这些知识,可比一味地找药要有用多了。”吴女士说。
对于反复咳嗽的患儿,阮琰提醒道,一般来说,咳嗽超过4周,要考虑“过敏”的因素,建议做过敏原检测进行排查。规范化治疗应该是在积极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有些还要进行脱敏治疗。
义诊变“教学课堂”
基层医生沉浸式学习
义诊现场,沙县区总医院皮肤科、儿科、呼吸科等过敏性疾病相关科室的医生紧跟在专家身旁,拿出本子做起笔记,把义诊现场变成了临床教学的“课堂”。
陈鲁闽介绍,很多家长,包括医务人员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存在认识误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四位一体”的过敏疾病防治办法,即健康教育、正确诊断规避过敏原、适当对症治疗和对因脱敏治疗。“其中,过敏原检测是诊断的关键。”
沙县区总医院眼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谢炳铧说,过去治疗过敏性鼻炎,只是对症用药。如今,医院引进了最新的过敏性检测设备,执行的是目前过敏原体外检测“金标准”,让医生能更好地对因治疗。
先行先试
打造儿童过敏防治“沙县样本”
沙县区总医院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区启动儿童过敏校园筛查活动,旨在通过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和覆盖全区高发重点人群的过敏原筛查,来推动儿童过敏性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12月19日起,沙县区总医院已完成约2.7万份的问卷调查,其中有3700多名有过敏症状的孩子已登记筛查意向。截至25日,在第三方社会力量的爱心支持下,已有超过200名孩子完成过敏原检测。同时,通过义诊、发放科普教材,全面普及儿童过敏防治知识。
“今后,我们还会对筛查后提示过敏可能性的孩子进行长期随访,建立全区儿童过敏数据库,展开相关课题和科研研究。”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表示,希望通过沙县总医院的探索,为全省基层医院在儿童过敏预防方面提供一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沙县样本”。
省地联动
让儿童过敏防治关口前移
福建省儿童医院执行院长刘光华表示,过敏性疾病防胜于治,应让儿童过敏防治关口前移。此次到沙县义诊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省儿童医院还将与沙县区总医院开展常态化互动,建立当地过敏性疾病诊疗团队,让沙县患儿在家门口看上“好医生”。
他同时介绍道,在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指导下,今年6月,福建省儿童医院携手多家医院共同发起成立“儿童过敏性疾病专科联盟”,以期快速高效推动儿童过敏性疾病防治规范化、同质化推广工作的落实。
(邓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