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小儿膏方 清补正当时

膏方真的不适合小儿服用?

一般认为,膏方养生,强身疗疾效果显著,但是小儿属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毋须进补;更因膏方滋腻,不宜小儿服用,故往往被儿科医师所忽视。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儿科原丹主任医师认为,小儿膏方,实则针对小儿禀赋不足、易虚易实、留邪伏痰等诸多薄弱环节,结合小儿不同体质,综合既往病史及身体现状立药遣方,补虚复损,调整小儿脏腑阴阳气血,祛除痰瘀食积,对防治小儿疾病有重要意义。

小儿膏方服用方便,且多辅以冰糖、饴糖、蜂蜜收膏,使得膏滋怡人,口感甘甜中有药香,易于被患儿接受,也便于较长时间的服用。

膏方传统多在冬季服用

冬三月乃“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故膏方传统多在冬季服用,一般从冬至起连续服用50天左右,也就是冬至以后的“一九”到“六九”,或服至立春前结束,选择冬令调补可谓“天人相应”“顺天者昌”。

但膏方药力温和持久,只要于病有利,应不囿于冬三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易感儿或哮喘患儿,一年四季皆可服用膏方,通过合理的全年调治,以期气血充盛、阴平阳秘。

“开路方”

为了让膏方充分发挥调补的作用,在服用膏方前,也可先预服些调理的中药,即“开路方”。小儿膏方不主张在疾病的急性期服用,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咽痛、痉咳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服调补的膏方。

服用膏方时应避忌生冷、油腻、辛辣等有较强刺激的食物,以免碍胃而影响膏剂的吸收。如膏方中含有党参等补气药物,应忌食萝卜、芥菜等破气食物。服用膏方宜从小剂量开始,每天早晨1汤匙膏滋药开水烊化,空腹服用,服用一周后,观察如无不适反应,则可在晚上临睡前增服1次。

“闽派膏方”渊源流长

如清代医家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收录不少膏方,如“雪梨膏”“梨藕汁膏”“紫苑杏仁煎”“文蛤津脐膏”“五倍子膏”“噎膈膏”等。闽派膏方讲求轻灵甘滋,喜用枇杷、雪梨、柑橘、橄榄、山楂、荸荠、乌梅、柿饼、核桃、桂圆、桑葚、覆盆子、枸杞等果物辅弼入膏,结合辨证选药成膏,药食两可,滋味清甘怡人,小儿易于接受。

川贝秋梨膏

功能:利咽化痰,理肺生津。

适应症:小儿急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等。

保和膏

功能:消积运脾,开胃增食。

适应症: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厌食等。

水晶膏

材料:核桃仁、柿霜饼各等分,饴糖(麦芽糖)适量。

制法:先将核桃仁、柿霜饼切碎,捣碾成末(亦可用家用破壁机进行碎料操作),先蒸核桃仁,候熟后再入柿霜饼同蒸,融化为一体后,入饴糖收膏。

功效:补肺调中益肾。

适应症:用于体虚调复,小儿反复咳喘缓解期尤宜。

青果膏

材料:鲜橄榄、鲜余甘各等分,蜂蜜适量。

制法:先煮沸水,将橄榄、余甘入锅,数焯后去涩、去核、捣烂,仍入原汤煎腻出汁,易水再煎,煎至无味,去滓,以汁共归一锅,入蜂蜜慢火煎浓成膏。

功效:利咽消积,开胃进食。

适应症:用于小儿急慢性咽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