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我国中小学生的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5%~20%

肥胖,让初中生患上高血压

■指导专家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 主任医师 王凌

□本报记者 张鸿鹏

孩子才15岁,常常喊头晕头痛

最近,随着天气转冷,门诊及网络接诊的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了。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王凌主任最近频繁收到了忧心忡忡的妈妈刘女士发出的信息咨询。

刘女士告诉王凌主任,孩子冬冬才15岁,上了初二后常常喊头晕、头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打瞌睡,学校医务室检查发现血压高达160/90mmHg。让家长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王凌发现,不到170cm的身高,体重居然达到180斤,属于重度肥胖。询问过后才知道,原来冬冬平日里酷爱甜食、烧烤。平常进餐口味特别重,吃得比全家还要咸、辣。

交谈中,王凌还发现,冬冬晚上熟睡后几乎天天打鼾,有时半夜居然出现呼吸中断的现象,把爸爸妈妈吓坏了。

检查发现,冬冬患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并且血液指标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尿酸均明显升高。

据了解,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

“孩子爸爸患有高血压,但他是年届50岁才发现血压升高。”刘女士说,很难理解这么年轻血压就明显升高。

王凌给孩子开药,帮助降压、降尿酸,建议制定严格的减肥方案,选择可以长期坚持的运动方案,比如慢跑、自行车或是游泳,严格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肥胖是主因

在前几年的一项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中,我国中小学生的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5%~20%——每20个孩子里,就有3~4个。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高血压,对孩子健康造成的危害都是一样的。”王凌说。

轻度的儿童高血压,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个别孩子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乏力、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紧张等症状。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及抽搐、偏瘫等脑病症状;还可能发展为成人高血压,需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

“肥胖和超重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凌介绍,生活中与肥胖直接相关的因素就是运动量不足、长时间静坐以及含糖饮料和高热卡食物摄入过多。

他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体育运动,美国儿科协会还特别建议,2岁以上儿童视频时间(如看电视、玩电脑等)应少于2小时/天。饮食中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所谓的垃圾食品,少喝可乐、甜果汁、奶茶。

如何诊断

与成人高血压固定值不同。

当孩子的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等于或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儿童的第95百分位数时,可诊断为高血压。

简要的判断方法是:婴幼儿SBP>100/60mmHg,学龄前儿童SBP>110/70mmHg,学龄期儿童SBP>120/80mmHg,13岁以上者SBP>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一直处于高百分位数的儿童,成年之后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王凌表示。

■提醒

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的身材。接诊的胖墩中,大多都是吃出来的生理性肥胖。

家长们应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多吃清淡,让“小胖墩”们每天吃到七成饱就行,再增加适量运动,让体重和身材回归正常水平。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