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打个哈欠 居然下巴“掉”了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雷丽珊

打个哈欠,居然下巴脱臼。

日前,福州的黄女士在工作间隙,打个哈欠、伸下懒腰,让大脑和身体一起放空,稍作休整。但这次打了个哈欠后,嘴巴再也闭不上了,上下牙不能咬合,下巴歪,口水直流。

下巴竟然脱臼了!

她急忙迎着风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经颌面外科吴烨主任和刘欢欢医师检查,黄女士被确诊为“颞下颌关节脱位”。

这与黄女士无限度的大张口有关,尤其是打哈欠时,没有控制张口度有关。

吴烨介绍,张口过大时,下颌关节头就开始下移并且滑过前下方的关节结节,导致脱位。此外,唱歌、咬大块食物、呕吐、大笑等,也都可能引起下巴脱臼,外伤导致下巴脱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提醒>>>

复位容易,但小心后遗症

尽管下巴脱臼的复位很容易,但要特别注意,在第一次发生“掉下巴”的情况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可能并发慢性滑膜炎和关节囊炎,或并发关节囊及韧带组织松弛,最终造成复发性关节脱位。

这种病,有时候仅仅做了一些轻微的下颌动作,就会引起下巴脱臼,且次数频繁,严重者甚至一天数次。

吴烨建议,一旦发生突然性的、较为严重的颞颌关节脱位,一定要及时赶到正规医院进行处理,千万不要自己胡乱地进行复位,以免出现后遗症。

如何预防“掉下巴”

平时,不要经常吃一些质地过硬、韧性过大、体积过大的食物,同时避免张口过大。

进食时,最好改变只用一侧牙齿去咀嚼食物的习惯,也不要一味用前牙咀嚼,要注意双侧后牙平衡咬合。

如果出现了蛀牙或牙齿缺损等情况,最好及时治疗。

老年人、慢性长期消耗性疾病、肌张力失常、韧带松弛者更容易下巴脱臼,这类人群要注意不要大张口。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