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化名)一出生即患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全身水肿,命悬一线,且小东母亲血型为阴性稀有血型(俗称“熊猫血”)。所幸,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采用新生儿血浆置换术,将这个“熊猫血”宝宝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前不久,家住泉州的刘女士一家迎来了新生宝宝小东。当家人沉浸在喜悦当中时,刘女士却发现,出生仅2小时的小东全身皮肤开始出现黏膜黄染,就像一个“小黄人”。此后,小东的脸色越来越差、呼吸急促。
很快,因为病情复杂,小东被紧急送入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经检查,小东被诊断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会诊后,决定立即为小东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再次予换血治疗,但经两次换血后效果欠佳,胆红素依然居高不下。
小东生命危在旦夕,该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陈冬梅立即召集团队医生,集体会诊,在征得家属同意情况下,为小东实施血浆置换。
所谓的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经过两次历时4小时的紧张“血浆置换”治疗,37天夜以继日的守护,小东顺利出院。
据悉,新生儿血浆置换技术在国内开展不多,本次新生儿血浆置换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新生儿血液净化治疗又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通路,为更多患儿带来了福音。
陈冬梅表示,该院新生儿科目前已开展5例血浆置换手术,本次属首例将血浆置换技术应用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同时,标志着医院对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技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了解,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以胎儿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死或遗留严重后遗症。
陈冬梅表示,新生儿溶血症防大于治,抵御新生儿溶血症的威胁,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重视准妈妈的产前检查,特别是血型检测。此外,如果是Rh阴性血或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可以考虑使用相关的药物,具体的使用方法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使用。
建议有血型不合危险因素的女性(如Rh阴性血或O型血)在孕检的时候,尤其要重视抗体滴度的检查,这样便于随时掌握胎儿的情况。
如果是存在高风险新生儿溶血症倾向的孕妇,应在具有新生儿抢救能力条件的医院分娩,并在生产时做好相应的准备。随着医学的进步,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也不是难事。(张鸿鹏 黄丽纹)
小贴士
母婴血型不合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ABO血型不合
母亲O型,父亲A型、B型或者AB型,那么胎儿与母亲相同时,没事。如果胎儿跟父亲相同则母体可能产生对抗胎儿血细胞的抗体,并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产生溶血。有可能第一胎就病发,而且这种情况会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加重病情,不过也不是所有O型血母亲都会发生此病,这取决于母亲体内的抗体量。
2.Rh血型不合
如果母亲是Rh阴性,胎儿是Rh阳性,那么带有Rh阳性抗原的红细胞会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又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作用于红细胞,导致溶血,一般第一胎出现这种情况的较少,多次妊娠的妇女则容易引起溶血。
在中国ABO型溶血症相对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