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滑雪健将谷爱凌取得2金1银的骄人战绩。人们不仅欣赏她奋勇拼搏、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更为她赛场内外阳光自信和大方得体的言行所折服,其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心理品质令人羡慕。
本篇报道,专家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喜爱冰雪运动的心理动因,以及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冰雪运动魅力独特
冰雪运动能让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当人们在皑皑白雪、冰天雪地里滑行时,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美丽的雪景,心情会豁然开朗、畅快淋漓。人们还能在冰雪之上感受到速度与激情带来的自由与放松,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片断都让人心驰神往。
冰雪运动还有独特的美感。在本届冬奥会中,俄罗斯花样滑冰选手特鲁索娃的“花滑蟹步”“弯弓射雕”,让人欣赏到力量与美的完美绽放。日本花滑男选手羽生结弦挑战4A动作虽然失败,但他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美感仍然配得上“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赞誉。
运动对心理健康好处多
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科学合理的运动对于维护乃至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营养,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为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当然,心理状况反过来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美国研究发现,运动更多、更健康的儿童的海马状突起(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大脑部位)比其他儿童大12%,而且这些孩子在记忆力测试中的表现更好。
据媒体报道,谷爱凌不仅运动天赋惊人,还是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运动不仅会促进传统理论所界定的智力发展,而且在新的智力理论中,运动技能本身也成为智能的一部分——身体运动智能,即指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
运动能改善情绪。运动时,人体会释放出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悦、兴奋的情绪体验,降低紧张和不安,并通过调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当我们心情郁闷或难过时,不妨去做做运动,有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
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在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2落后的情况下,以3∶2逆转击败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度登顶亚洲之巅,展现出的坚强意志让人感佩,这无疑是长期运动训练的结果。
运动能促进人际交流。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有助于人们拉近距离、增进友谊和获得帮助,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人们的适应性,从而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
既然体育运动不失为一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便捷有效的方法,我们何不早日投身于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运动,并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呢?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 庄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