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乳癌患者须警惕“二次癌症”

除了复发转移,乳癌患者还要警惕甲状腺癌“凑热闹”

□本报记者 刘伟芳

首次罹患癌症,接受治疗后又发生了另一种恶性肿瘤,称为“二次癌症”。

乳腺癌跟“甲状腺癌”,存在这种“微妙关系”。

没超40岁 却不幸患上两种癌

福州雷女士年龄不大,在短短五年内两度患癌。

33岁那年,雷女士确诊左侧乳腺癌,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历经手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她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回归正常生活。

正当她享受天伦之乐时,生活给了她当头一棒。

38岁那年,雷女士在复查时发现甲状腺癌,在穿刺确诊后,不得已再次接受了手术治疗。

雷女士以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一个,没想到医生却告诉她,先后患上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的病人远不止她一个。

“甲乳一家亲” 特别需重视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有多项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表明乳腺癌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潜在的、双向的致病关系。”张惠灏告诉记者。

曾有19个各国研究共956672例乳腺癌患者,随访5年~10年,611例发展第二癌(甲状腺癌),比普通人群风险增加55%。18个独立研究共44879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3年~14年不等,5791例继发乳腺癌,风险增加18%。

张惠灏表示,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基因易感性、雌激素水平上升、肥胖、电离辐射增加、心理等因素均密切相关。这就使得女性更容易被这两种疾病所累,发生“甲乳一家亲”,需要特别重视。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乳癌与甲状腺癌的发病均与情志有关,也就是精神心理因素,负性情绪甚至抑郁对于乳癌、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影响甚大。现代女性同时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尤其城市女性,压力更大,负面情绪也更多,需要及时消解。

注意这些 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1.远离肥胖

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提出肥胖是甲状腺癌、绝经后女性乳腺癌、胃癌等13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因素。针对超重和肥胖人群采取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有可能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生率。

2019年我国研究人员展开大型病例对照研究,结论显示,肥胖程度越严重,风险越大。

乳癌患者需要更加注意控制体重。

饮食方面,推荐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禽肉和鱼的膳食结构,减少精制谷物、红肉和加工肉、甜点、高脂奶类制品和油炸薯类食物的摄入。乳腺癌患者应适当运动,如每周运动总时间15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3~5天。

2.雌激素 它是乳癌和甲状腺癌的共同危险因素,乳腺癌术后多数会接受内分泌治疗,通过药物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3.保持好心情 负性情绪甚至抑郁对于乳癌、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影响甚大,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4.良好生活方式 摈弃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少熬夜。

此外,乳癌患者,术后接受放疗的区域如果靠近甲状腺区,比如锁骨上,也会导致甲状腺接受较大剂量的电离辐射,进一步增加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对于女性乳腺癌或甲状腺癌患者来说,要更关注内分泌、体重、心理等的影响,术后要遵医嘱定期随访,乳腺和甲状腺的相关检查要同时进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