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眼病患者不断增加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眼病治疗和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挑战却依然巨大,到2050年预计失明人数将增至6100万人,其他视力障碍患者会高达17亿。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主任姚克教授说,我国的眼病挑战多与生活方式和年龄相关。
姚克认为主要源于三种变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高发的生活方式病,都可能导致眼部病变。
预期寿命的延长。很多眼病都是年龄相关疾病,比如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寿命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眼病患者自然增加。
个人需求的提升。过去,人们对视觉的要求是“看得见”;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老年人也能考驾照,对视觉的要求就变成了“看得清、看得好”,提高视觉质量已成为患者的进一步需求。
护眼需要全生命周期计划
姚克认为,保护眼健康的关键之一是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眼病防控。
儿童期,防治近视。除先天性眼病外,近视是儿童青少年最高发的眼病,防治近视须从小做起。眼球发育有其自然规律,孩子出生时是1600度的远视,然后度数逐渐降低,到10~14岁时发展为正视。如果幼年期不注意保护视力,导致远视储备不足,过早达到正常视力,日后近视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此,儿童青少年应有良好读写习惯,提倡“20-20-20”法则,即每隔20分钟,远眺20英尺(5~6米)远方20秒时间;读写时保持“一拳一寸一尺”姿势,尤其要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每年至少查一次视力,若已出现近视,需尽早就医配镜,进行科学矫正治疗,千万别有“等等再看”的心理。
中青年期,关注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眼部感染。当发现视野变小,或眼球明显胀痛且夜间减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老年期,早诊早治白内障、黄斑变性和糖网。如今白内障手术技术提升,只要晶状体混浊影响到了正常工作与生活就可以手术,且创伤更小,因此千万别拖。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一旦发现视力有明显变化,如视物模糊、看直线变弯等,建议就诊。感觉眼睛干涩、疲劳时,若多日休息后不见缓解,建议就医,而不是自行购买眼药水。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