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头几年,每到年底,医保账户就没钱了,转年头一两个月买药,都得自己先掏钱。现在,还能剩下不少钱呢。”金沙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翁华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里的“闽政通”,把个人医保账户亮给记者看,“余额有11388.8元。”
“年年有余”,并不稀奇。三明市医保中心驻沙县区总医院医保服务站的石志端解释说,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报销起付线从900元降到600元;二是个人报销比例从70%提高到90%;三是药品价格下降,比如翁华长期服用的瑞格列奈片,一天只需要几毛钱。
“群众能少负担一点是一点。”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表示。
“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对医改工作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
一年来,三明推进医改再出发,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医防融合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着力破解医改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这些新的改革举措,就是要在基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看好病”和“大健康”问题。
让基层群众“看好病”,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均衡是关键。
返聘高水平专家、与国内省内高水平医院协作、专家驻点帮扶、县级医院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多措并举,三明市实现医疗水平快速进步。
2021年,三明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全面提升临床诊疗、特色学科、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水平,打造国家医疗中心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样板。
全民健康管理,是深化医改的重头戏。
在三明,村民健康档案第一时间上传到县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心建立一体化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并根据慢性病病人病情,以红、黄、绿三标进行差异化管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分级、分片、分标管理,有效提供药物调整、健康指导、合理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数据赋能,为“治未病”打下坚实基础。
敢啃硬骨头,福建医改经验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三明获评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