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只是伴行者”

在“健康社区行”活动中,团队向居民宣教

安宁疗护科病房,在医院干部病房4楼靠东边的5间。每个早晨,太阳升起时,阳光洒满窗台,可以看见微尘在光束中起舞。病人很喜欢在这里晒太阳。

记者前往采访那天的凌晨,一位老人离世,一间房间空出来;一位乐呵呵的护工阿姨,在病人睡下后,拍了自己唱歌的视频,发到抖音上;医护们照常忙碌着,死亡对他们来说,稀松平常。

对家属来说,即使已做好万全准备,也可能无法抵挡被死亡袭击的慌张。

病人住进安宁疗护科后,每位家属都需要签署一份“契约”,放弃有创抢救。有一次,一位妈妈背离了这项契约。

孩子因为白血病末期,住进安宁疗护科。妈妈对病程很了解,但无法跟孩子描述死亡这件事。在安宁疗护科护士宋苏永的鼓励下,在一次抢救后,妈妈和孩子聊了聊死亡。

这是11岁孩子小成眼中的死亡:我会飞到天堂,那里的人穿着统一的制服,而且长着翅膀,那里只有好人。那一天到来时,我要穿汉服,还要戴上我最喜欢的发套。

一天夜里3点,小成的病情恶化。慌乱中,妈妈呼叫医生,请求启动抢救。按照她的要求,儿科医生也被请来参与会诊。但大家都明白,任何医疗手段都已改变不了结果。

“那是建科以来第一次启动抢救。”安宁疗护科医生包雯婷说。虽然惊讶,但也非常理解一个母亲的决定。

唐晶晶医生说,安宁疗护科医生首先要做的,是回应需求,尊重他们的决定。“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我们都只是伴行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