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主动尝试
中医师开门诊,并不稀奇,但你听说过“中医专科护理门诊”吗?医生下医嘱,护士上操作,居民腰酸腿痛、褥疮造口等问题,就能便利、放心地被解决。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患者对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的需求日益提高,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和延续服务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中医专科护理门诊则是医养结合模式下,延续护理的有效形式。
不久前,福州市台江区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上海中心”)成为全省首家设立“中医专科护理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专科护士解放医生双手
艾熏盒在脖子的大椎穴和双肩颈峰停留了半个小时后,居民李小姐的肩膀酸痛缓解了不少。一周多来,每天上午,她都会趁下班时间来上海中心中医专科护理门诊做理疗,肌肉的紧张感逐渐缓解。“感觉里边的结节散开了!”李小姐说。
为李小姐操作的是中心的吴玉玲护士。这会,她正带着几位护士,在10平方米的操作间里,为居民艾灸、拔罐。
在上海中心,像小儿的消化不良、年轻人的颈肩酸痛等问题的穴位贴敷、艾灸等服务,最受居民欢迎。2021年,上海中心中医门诊量11.89万人次,其中中医非药物适宜技术门诊量2.35万人次,占门诊量近20%。过去,这些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大部分由医生完成。为了解放医生的双手,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病人的诊疗上,今年3月,上海中心中医专科护理门诊开张。据了解,这是省内首个在社区中心开设的中医专科护理门诊。
实际上,中医专科护理门诊工作由中心的3位中医师和多位护士配合完成——居民接受了医生的辨证,拿到医嘱后,就来到康复理疗室,由护士理疗,通过拔罐、刮痧、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达到调理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入户
在压疮护理方面,中医护理技术有独到的优势。
4月的一个周六,吴玉玲来到上海新苑一位老人家里,为她护理压疮。老人的儿子林先生说,妈妈今年84岁,卧床2年了。今年3月初出现褥疮,外表看不出异样,实际上皮肤下已出现溃烂,触目惊心。家人赶紧预约了社区中心的护士。护士上门后,利用中药青霜露、生肌膏及盐酸盐辅料贴敷。经过1个多月的护理,新的肉芽已长出,伤口也缩小了2厘米。
褥疮的护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除了专业治疗,还需要照顾者足够的耐心。上门护理时,护士还会对保姆和家人反复交代要点,叮嘱他们做好日常的换药和预防工作。
2019年开始,上海中心就针对有短期护理需求的患者,提供静脉注射、导尿服务、压疮护理等14项医护上门服务。服务对象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85%,其中,上门压疮护理需求一个月能收到约30例。
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的压疮、造口护理,去年,吴玉玲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由社区中心选派的护士,参加了福建省护理学会组织的中医专科护理技术班,和100多位医院的护士一起,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去年5月,中心还推荐她参加了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伤口创伤之组织活力培训班。上海中心临床护士外出全脱产培训率达50%。
20年前,吴玉玲离开福州总医院(现为第九〇〇医院),来到上海中心。原本想要花更多时间照顾家庭,不承想更忙碌了。
“医院的护士和社区护士的工作方式很不一样。社区需要的是连续性的护理,除了日常操作,还要反复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有的一家老小都会在我们这接受中医护理。在社区,如果说中医师相当于全科医生,那我们也致力于成为全科护士!”吴玉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