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体育局发布了《福建省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以下简称《监测公报》)。《监测公报》显示,2020年,福建省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1.9%,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
据悉,本次监测内容主要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检测指标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同时,扩大了监测对象的覆盖面,监测人群年龄由原69岁上延至79岁,这也是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的重要实践。
与2014年监测结果相比,老年女性身体素质水平总体向好;成年人下肢爆发力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男性提高了4.2个百分点,女性提高了3.3个百分点;成年人呼吸机能平均水平有所提高,其中男性提高了2.0个百分点,女性提高了1.8个百分点。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推进,“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国民体质稳步提升,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本次监测也发现了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长、成年人身体素质持续降低等问题,需引起关注。(《福建日报》)
福建省国民体质基本特征
幼儿
除体脂率和坐位体前屈外,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呈现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
身体形态,与3岁组相比,6岁组男性、女性幼儿身高平均值分别增长了16.8厘米和16.5厘米。除体脂率外,男性幼儿各项指标平均值均大于女性幼儿。城镇幼儿各指标平均值均大于乡村幼儿。
身体素质,幼儿灵敏、协调和平衡素质在5岁前快速发育趋势比较明显。除柔韧和平衡素质外,男性幼儿其他各指标均优于女性幼儿。城镇幼儿下肢爆发力、灵敏和协调性指标好于乡村幼儿,而乡村幼儿柔韧素质好于城镇幼儿,城乡幼儿握力水平基本一致。
成年人
身体形态,男性、女性均在20~24岁年龄组平均身高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3.1厘米、159.7厘米,与20~24岁组相比,55~59岁组男性、女性身高平均值分别减小6.1厘米、2.8厘米。成年人体重、腰围、臀围、体脂率等指标,女性随年龄增长呈持续增长趋势;男性除腰围指标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其他指标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后降再趋于平稳的趋势。男性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高于女性,但女性体脂率高于男性,且体脂率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城乡成年人身体形态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腰围水平城镇女性高于乡村。
身体素质,以握力、背力为代表的最大肌肉力量随年龄增长表现为先升后降。各项素质指标总体趋势为城镇成年人优于乡村。
老年人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各体质指标平均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身体形态,与60~64岁组相比,75~79岁组男性、女性身高平均值分别减小2.0厘米、2.9厘米。女性老年人体脂率高于男性,其他各指标男性老年人高于女性。身高、体重等指标城镇老年人高于乡村老年人。
城乡差异表现为城镇老年人身体素质均好于乡村老年人,其中女性城乡差异更为明显;30秒坐站平均值下降速度城镇老年人快于乡村老年人,其他指标下降速度乡村老年人快于城镇老年人,城乡差异逐步增大。
主要趋势与特点
老年女性身体素质水平总体向好
与2014年监测相比,老年女性的上肢力量、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表明继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老年女性身体素质水平呈提高趋势后,我省老年女性的身体素质状况有持续向好的态势。
成年人腿更有劲了
与2014年监测相比,成年人的下肢爆发力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男性较2014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女性提高了3.3个百分点。这表明继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下肢力量水平呈提高趋势,腿更有劲了。
成年人呼吸机能水平有所提升
与2014年监测相比,成年人呼吸机能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男性较2014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女性提高了1.8个百分点。这表明继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身体机能水平有所提升。
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长,特别是成年人增长趋势加快
按照我国颁布的BMI各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筛查显示,2020年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1.3%和9.6%,较2014年增加了1.8个和2.5个百分点。
自2005年以来,福建省成年人呈现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2020年数据显示,福建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增长趋势加快。
老年人超重率从2014年的29.5%升高到32.3%,肥胖率从2014年的7.1%升高到9.6%,超重和肥胖人口增加了4.3个百分点。2020年老年人超重率较2005年增加5.5个百分点,肥胖率较2005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
成年人的身体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
与2014年相比,除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纵跳平均数上升;其他身体素质指标,如反映身体力量素质的俯卧撑、1分钟仰卧起坐、背力、反映身体柔韧的坐位体前屈、反映身体反应能力选择反应时、反映身体平衡性的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的平均数全面下降。(福建体育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