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 从运动能力测评开始
运动能力测评是一个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健康风险防控。过去很多人做体检,都是查出病来再去治,现在通过做运动能力测评,每个人都可以预知身体潜在的风险,了解在运动中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度。
对于不同人群,运动能力测评具有不同的价值。
例如,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运动能力测评,不仅可以全面评估运动风险,还可能发现常规体检不易检出的潜在疾病,有利于及早控制疾病进展,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对于年轻人来说,经运动能力测评后,可以充分了解整体身体素质,明确运动锻炼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制定精准化、个体化运动方案打下基础。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很多人都存在“四高一低”的情况,即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和低骨量,这些人群在做运动时并不适合高强度训练,而是应当以耐力锻炼为主,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在临床上,量化评定人体运动功能的指标包括心肺功能水平、协调性、平衡功能、反应速度、手眼配合能力、脊柱及大关节的骨骼肌肉韧带功能,以及各肢体躯干肌肉保有量和体脂含量、静态及特定动作等。医生通过测评静态呼吸功能、心肺运动试验,以及各项基础运动素质,得出运动锻炼中安全有效的阈值,发现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功能方面的不足以及潜在的伤病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多个临床学科专业的综合评估,给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不同年龄段人群该如何健身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促进骨骼健康发育,还能提高自信心以及睡眠质量。针对这类人群,应当以跑跳运动为主,儿童尽量选择集体运动,这样还可以让孩子在运动过程中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年龄稍大的青少年,则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运动,并尽可能做到全面发展,游泳、踢足球、打篮球,都是不错的选择。
年轻人身体各项机能都达到了顶峰,所以在运动中,要尽可能让运动方式丰富多样。经常锻炼的人,还可以将训练划分为渐进式的循环,这些循环要涉及训练的不同方面,如强度、运动量和运动类型,提高运动表现。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走路是很好的选择,但也存在很多误区。需要注意的是,走路时要用适合自己的步速,最好是能和呼吸进行配合,且在行走的过程中保持专注,而不是三五成群边聊天边走。走完后身体应微微出汗,心率控制在最高心率的80%以内。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年龄段的人群,运动后都要进行拉伸且时间不应低于5分钟,尤其是腰部、大腿外侧、内侧、踝关节、膝盖部位,否则时间久了会出现筋膜炎症、疲劳、关节酸痛、腰背酸痛等情况。
患有慢性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采用了不科学的方式锻炼,不仅达不到运动康复的目的,反而有损身体健康,影响病情康复。因此,慢性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提前做好热身并随身带好急救药物,且最好和运动水平相近的同伴一起进行锻炼,有特殊情况要及时停止运动,确保自己的安全。
居家健身 更要注意安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居家健身也日益融入更多人的生活,成为“常态化”的健身方式,这让很多人的居家健身也从简单的“活动活动”升级为增肌或减脂。
居家健身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运动前合理认知自己的运动能力,健身时切忌过量运动。如果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头晕、背部疼痛等情况,必须立即减缓运动直至停止。如果仍感觉不适,需要立刻寻求帮助。
不管处于何种状态,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运动习惯,然后坚持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