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队很快“上手”之后,陈椿又注意到,微创手术指的是伤口的“微”。如果术后,病人常出现并发症,出不了院,“微创”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破题的关键,在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比如,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是一个困扰很多医生的问题:清扫时,左喉返神经很容易损伤,病人就会出现声音嘶哑,导致吞食物、吞水容易误咽,一误咽就可能出现肺炎,以及一系列不良后果。
针对这一问题,陈椿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创食管悬吊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显著提高了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此外,食管癌手术后的吻合口瘘,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陈椿在快速康复的理念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食管癌全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建立了食管癌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的管理体系。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过去,病房里常常躺着食管癌术后无法出院的病人;现在,食管癌术后,病人几乎不用进ICU,七八天后就能出院,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从30%降到了1.3%。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猛,陈椿教授团队与时俱进,形成多AI诊治早期肺癌的一体化诊疗模式,使原本复杂的肺段切除手术变成“按图索骥”,降低了手术的技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
在胸外科,每周一的早会,陈椿教授总会分享最新获得的学科前沿,并布置新的研究任务和计划。
这曾让一些刚入科室的年轻医生“抱怨”:开始的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从零开始,原本的学习计划常常被打乱。自我的阶梯式进步,科室所取得的瞩目成绩,让他们感觉到陈椿教授的眼光和方向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