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斌是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的麻醉科医生。受当地条件限制,塞国患者通常术后无法得到重症监护治疗,所以对待每台麻醉,医生不得有一点马虎。好在我国向塞儿童医院捐赠了可视喉镜,给黄建斌处理特殊病例时上了一道“保险闸”。
近日,一名“大头娃娃”被送到儿童医院就诊。经诊断,其病灶为“脑积水”,拟行“经皮下脑室腹腔引流术”,黄建斌判断患儿应该伴有上呼吸道梗阻,但具体是机械性梗阻还是功能性梗阻还不得而知。
当地同事自信地告诉黄建斌,这是功能性的“上呼吸道梗阻”,麻醉过程中不至于呼吸道立刻堵塞。但黄建斌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排除合并喉部的畸形或者肿物,应该先给适量的麻醉药,利用可视喉镜探测一下患儿喉部的情况,之后再给足常规的麻醉药行使气管内插管,这样才能确保患儿安全。”同事同意了他的观点和方案,最终,细致的麻醉操作让主刀医生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视喉镜在非洲比较稀有,当地医务人员使用不够熟练。但这小小帮手的必要性逐渐被当地医务人员所了解,黄建斌担当起在塞推广可视化麻醉的“老师”。他一一操作示范,手把手教学。
相信在双方的努力配合下,一定能不断提高塞儿童医院的麻醉水平。
(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