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芳
最近,一则关于“海天酱油国内外双标”的视频热了。视频里称海天一款出口日本的酱油,配料表里只有“水、大豆、食盐、砂糖和小麦”。而国内一款酱油的配料表里则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于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不少老人都表示含添加剂的酱油要倒掉。对此,专家表示,不要过度恐慌、过度解读。
无添加≠健康
记者在超市选购时发现,其实不仅是海天酱油,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酱油都含有“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多种食品添加剂。所谓“零添加”酱油,并非只在国外售卖。某电商平台显示,海天“0金标生抽”的配料表就不含食品添加剂。不过,产品价格要贵出不少。
对此,本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国家一级营养师朱屾山表示,这些添加剂都很常见:
谷氨酸钠:一百多年前日本学者在海带中提取发现的味精;
5'-呈味核苷酸二钠:在鸡汤肉汤里都存在的鲜味物质;
5’-肌苷酸二钠:增味剂,让食物吃起来更鲜;
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味剂,它甜度高,甜味正,我国许可用于酱油等二十多类食品当中;
焦糖色:着色剂(色素),炒糖色时产生的那种褐色物质,一般只添加在老抽中。
苯甲酸钠:防腐剂,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了几十年,并没有发现和癌症风险之间有什么关系。
其实,食品添加剂非常常见,我们每天的餐桌上都会遇到,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来使用,其实是安全的,并且还会使产品质量更稳定。
相反,没有添加防腐剂,这个产品很可能添加了过多的盐,而多吃盐反而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影响。
挑选好酱油看这些
看标签
大豆小麦口感好
制作酱油的原料有大豆、小麦、麸皮,从营养上看三者并没有过多的区别,但口感上来说大豆比小麦酿造的口感好,小麦又胜于麸皮。尽量选择配料为大豆和小麦的产品。
高盐稀态发酵味更香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周期需3~6个月。优点是酱油呈红褐色、有光泽、澄清透明,有浓郁酱香及脂香,但含盐较高;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周期为15~45天,优点是盐含量低,但酱油呈深红褐色、无光泽、较混浊、不够澄清、酱香不足。
等级越高味越鲜
酱油瓶上都有标一级、二级或特级,等级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酱油的品质也越高。
摇一摇
满足了标签上的条件后,还可对比不同品牌,综合朱屾山的个人经验和一些大厨的经验,此时不妨轻轻晃动酱油瓶,看看摇出的泡沫。好的酱油在倒的过程中有均匀的泡泡,不好的酱油泡泡大小不一,另外就是看摇晃后瓶子上有没有沉淀物,沉淀物多的则有可能是勾兑的。倾斜瓶壁看酱油黏度,好的酱油会比较稠,有黏度,不好的酱油黏度很低。
提醒
酱油虽好,但患有高血压、肾病、妊娠水肿、肝硬化腹水、心功能衰竭的病人应少量食用,以免病情加重。
普通人群,如果酱油摄入较多,相应的盐的含量也应降低,每天吃盐量应该控制在5g以内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