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九点医刻》打造趣味实用的“健康百科”

《加班时,人体各器官在线聊天记录曝光》科普长图

福小卫的IP形象植入条漫

栏目下设数十个科普子栏目

扫码可查看栏目合集

为推动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推广健康生活方式,2019年4月,福建卫生报联合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正式推出健康科普栏目——《九点医刻》,栏目邀请福建的医护人员,针对健康热点话题,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为大家传递科学、实用的健康信息。

三年多来,《九点医刻》栏目至今已发布四百多期科普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图解、条漫、情景剧短视频等,涵盖各种疾病科普、用药指南、营养课堂、中医养生等全方位的科普内容,为福建人打造了一个趣味实用的“健康百科栏目”。

多方强强联合 打造福建人适用的权威健康科普栏目

健康科普需求长期位居我国公民科普需求的第一位。2019年初,“新福建”“健康”频道试运营上线,由福建省唯一的卫生健康类新闻融媒体团队《福建卫生报》社负责内容运营。

为更好地满足我省民众的健康科普需求,2019年4月,每周一、三、五晚9点,《九点医刻》通过新福建客户端首发。栏目聚焦生活中的健康热点话题,邀请福建的医护人员,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为大家传递科学、实用的健康信息。

福建卫生报邀请省内各大医院医护专家,尤其是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团,成为内容审核团队,会聚了数百位省内各大三甲医院的专家,为栏目提供了强大的科普力量。

本土专家保证了内容的专业和权威,科普内容更适用于福建人。

从图解、情景剧短视频到条漫

让普通人秒懂健康科普知识

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做到让每一个关心健康的普通人听得懂、学得会——栏目一直在探索。

三年多来,福建卫生报不断创新《九点医刻》栏目的传播形式,先后通过图解、情景剧短视频、漫画等方式,紧跟时事热点,专业知识有了更多的趣味性,让普通人能秒懂健康科普知识,并打造了多个爆款产品。

例如,当996、加班内卷等话题兴起之时,针对过度加班引发的健康问题,《九点医刻》特别策划了一期长图——《加班时,人体各器官在线聊天记录曝光》,将加班时人体各个器官的变化通过“微信群聊天”的形式生动再现,拟人化的表述,并引用大量的网络表情包,让原本严肃正经的医学科普变得趣味十足,犹如知识类的“综艺节目”,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在栏目原有长图的基础上,2019年底,本报新增短视频的方式,每期1~2分钟的视频内容,通过情景喜剧+医生出镜的方式,让科普内容既实用又有趣。

2020年,“米字操”治疗颈椎病的相关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为帮助大众走出颈椎问题的误区,《九点医刻》栏目邀请本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骨科徐杰主任医师出镜进行科普宣传,生活化的情景加上通俗易懂的讲解内容,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相关视频发布仅一个多月就已播放超50万次。

植入漫画卡通IP形象

增强栏目的趣味性和记忆点

在新媒体时代,医学科普漫画通过漫画IP人物引导话题,展开知识叙述,可以大大增强栏目的趣味性和记忆点。

“福小卫”是福建卫生报的卡通形象IP,代表着福建卫生报作为福建人的“健康管家”的形象。2021年,《九点医刻》栏目改版升级,将“福小卫”的IP形象和栏目漫画相结合,专业的科普知识重新加工,引用热门流行的用语和幽默段子等,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让科普变得平易近人而又喜闻乐见。

栏目针对不同的采访专家,还特别定制了专家个人的漫画卡通形象,此举受到了很多医生的喜爱,更是纷纷主动化身“宣传委员”,向身边人推荐《九点医刻》的条漫科普。

医院+媒体合作

扩大传播影响力

《九点医刻》以多样化的创意科普形式,屡次打造了“出圈”爆款内容,也引起了省内不少医疗机构的关注和肯定。

两年多来,福建省老年医院、泉州市正骨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等医院科室“慕名而来”,先后与福建卫生报合作,共同定制特别版《九点医刻》,通过媒体优势和医院的专业资源,再次扩大栏目的传播影响力。

例如,2022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和本报合作推出了条漫《三叉神经痛16年,“一颗梨”治好了他》再次获赞无数,漫画从一个三叉神经痛患者到疼痛科的就诊故事展开,在科普三叉神经痛的医学知识的同时,将该病原理进行故事化和情景化处理,在漫画故事中,读者既收获健康科普知识,也对该科室的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系统化科普

全面提升民众健康素养

零散碎片的科普知识,往往难以让民众对疾病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九点医刻》系统化的科普内容,让宣教更容易植入民众心中。

目前,《九点医刻》栏目下设“儿童健康”、“女性健康”、“老年健康”、“男性健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用药指南”、“营养课堂”、“健康护胃肠”、“眼科”、“皮肤问题”、“看懂体检报告”、“腰腿肩颈康复”、“中医养生”、“肿瘤防治”等数十个子栏目合集。相关的科普内容还和对应的健康大使个人专区联动挂钩。

此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付海英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福建卫生报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福建号”上线的健康大使个人专区,能更好地集纳健康大使们的科普作品,让民众获得更加系统、丰富的科普内容。

曾有医生算过一笔账,一位医生上午4小时门诊看60个病人,已经是飞速,而一篇医学科普则可以惠及成千上万的患者。

随着疫情防控新形势的变化,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大家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科普教育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

未来,福建卫生报将继续发挥优势,通过《九点医刻》栏目不断探索传播形式,提升民众健康素养,增进全民健康,全面助力健康福建建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