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附属器组成。完整的皮肤具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等功能,并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可防止微生物入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相对延长,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而出现皮肤老化,主要表现为代谢减慢、皮肤保湿能力降低、皮质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损害、表皮细胞更新速度减慢。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又需要卧床静养,特别是长期卧床老年人最易发生压疮。因此,如何保护好卧床老年人的皮肤尤其重要。
关注卧床老年人的皮肤保护,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预防压疮,预防压疮形成关键在于消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数压疮是由于长时间不能变换体位,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刺激,全身营养不良等原因所致,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改善环境,提升舒适度
卧床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不良的环境很可能会导致老年人的皮肤受损。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定时通风2~3次,维持室温22℃~24℃,空气湿度50%~60%,为卧床老年人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提升老年人的舒适度。
2.避免潮湿,做好皮肤清洁
在潮湿环境下,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对于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卧床老人,应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和肛周皮肤并擦干,必要时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及时更换衣物床单,保持床单及被褥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皮肤不能直接接触塑料布或橡胶单。
3.定时翻身,减轻局部受压
压疮好发于长时间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枕骨、耳廓、肩胛骨、肘部、背部、椎体棘突、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足内外踝、足跟等处。经常翻身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使骨骼突起部位交替受压。鼓励和协助卧床老年人经常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次。在骨骼隆凸和皮肤与皮肤相接触的部位垫软枕,尤其是双膝关节和双足内外踝及足跟处。注意不能使用环形或圈形器械,因为使用此类器械时边缘会产生高压区,导致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而损害组织。
平卧位床头抬高30度时就会产生剪切力,再加上老年人体重产生的压力,可在骶尾部产生较大的损伤。因此床头抬高30度以上的卧位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骶尾部受压过久出现压疮。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可以采用30°斜侧卧位,避免使压力加大的姿势,如90°侧卧或半坐卧位。
4.动作轻稳,防止皮肤受损
卧床老年人的皮肤损伤后极易感染,照护过程中要防止手表、指甲划伤老年人的皮肤。同时,要定期修剪老年人的手、脚指甲,以防自伤。在翻身或搬动时应托起老年人,动作轻稳,禁忌拖、拉、推、拽等动作,防止衣扣、碎屑破坏皮肤。放置软枕时,避免拉链与老年人皮肤接触。
5.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鼓励卧床老年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如老年人肢体不能自行活动,可以由照顾者进行被动活动,如按摩肌肉组织、活动关节等,但禁止按摩或用力擦洗容易发生压疮部位的皮肤,防止造成皮肤损伤。
6.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卧床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与压疮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压疮的预防和愈合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能经口进食的卧床老年人应尽早采取留置胃管鼻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满足卧床老年人营养需要,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