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部分服务处于灰色地带 行业发展仍需规范

2022年10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陪诊员”这一职业未被收录其中。此外,陪诊行业也尚无相关法规、政策规范,收费标准也未统一要求。

因此,目前的陪诊仍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和监管、没有靠谱的平台等问题,甚至一些服务仍处于“灰色地带”。

福建省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副研究员刘文戈说,针对陪诊员代问诊、手术陪诊代家属签字等行为缺乏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民法典》规定,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给广大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开展数字领域适老化改造等途径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总体而言,目前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未来,可以通过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活动,探索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医疗机构的多样化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老龄群体的能力,引进规范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加强针对老年群体的服务供给。

新兴行业总是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产生,对此应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引导,规范陪诊员服务的发展。一方面,应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严格依照现行法规的要求履行告知义务,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另一方面,要鼓励具备能力的企业探索规范化的陪诊员服务,针对实际需求设计服务合同,明确患者、家属和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