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用小部分的钱“换”更多的保障

今年42岁的福州人罗先生自两年前检查出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每年做一次胃镜,每半个月复诊一次。今年2月初,他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复诊脾胃病,含胃肠镜检查费一共是1339元。

听说施行“门诊共济改革”后,单位缴费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减半划入个人账户,他以为,要比去年掏更多的钱,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交的医保救命钱“亏了”。令罗先生十分意外的是,在支付时,只花了107.8元。

“到医保窗口一问,这就是我要付的全部费用。咨询后,我才知道,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少了的同时,门诊起付线从1500元降低到800元,报销比例也提高了。这样算起来,我还省了1200元左右。”罗先生很满意,体会到了新政策的“甜头”,不但没让他“吃亏”,反而带来了获得感。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张俊凌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对于基础疾病多的退休职工来说,受益也很大。

往年一般七八月份他们就用光了医保最高支付限额,门诊共济后,基本能保障他们全年的费用。

三明永安退休职工谢阿姨就是受益人之一。

2月7日,在三明市永安总医院药房前,谢阿姨在耐心等待自己的高血压、糖尿病、失眠、乳腺癌等治疗用药,她告诉记者:“过去在门诊看病拿药,一年至少要花16000多元,看病半年基本就要自己掏钱了。去年三四月份开始,不仅每次看病自付费用都比往年少,而且一整年下来都没用完最高支付限额,不用苦苦盘算着剩余的报销额度够不够。”

通过这些实例,不难看出,“吃亏”是一种错觉。在个人账户“少划入”的部分,实际上,在门诊医疗费用报销中“多了出来”。这缘于2022年3月起,我省施行的《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自那时起,我省医保系统就已做足准备,在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的同时,通过降低门诊起付线、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规范统一门诊特殊病种种类等措施,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医保待遇。

用小部分的钱,置换门诊就医看病更多的保障。在业内人士看来,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实为一种医保“权益置换”改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