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健康码退出防疫“主舞台” 福建健康码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邓剑云

扫码、亮码,是全国人民对新冠疫情三年印象最深刻的防疫“动作”。

自2022年12月国家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出入公共场所、跨省市流动放开限制,健康码如今的使用场景少之又少,打开频率也大大下降。

2023年2月16日11时起,广东省停止了该省健康码“粤康码”的服务,包括抗原自测、老幼助查、健康申报、电子证照、防疫工作台服务。网友甚至将此称为,“一个时代的结束”。

部分地区则开始借由健康码探索其他应用方式。如北京尝试融合“北京通”办事与“健康宝”,市民可自愿或自主授权,选择是否将北京健康宝的个人身份验证信息拓展到“北京通”界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健康码的去留问题,也引发高度关注。

记者打开闽政通,福建健康码上的“HOT”字样仍十分醒目。点击福建健康码,仍可见到熟悉的“绿码”,过去三年里每到一个场所不自觉亮码的记忆瞬间涌现。记者拨打健康码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福建健康码与新政策出台之前相比,只会体现绿码,而不体现红、黄码,用于部分人群采集核酸、查看数据等服务。

对于福建健康码是否停止服务或转作其他功能使用,省卫健委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未无规划,需要等待全国的统筹安排。

此外,记者体验发现,“福建健康码”微信小程序及在支付宝上的功能,也未作改变。不过是随着打开频率的下降而“隐藏”到不那么起眼的位置。在支付宝APP上,原有“健康码”入口已调整为“医疗健康”,点击“医疗健康”后,还可以继续访问健康码。

大家关注健康码是否另作他用,这背后更大的担心在于,个人信息是否安全?原因是,健康码所采集的大量个人信息都是实名认证完成的,包括姓名、性别、证件号码、户籍区划内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个人真实身份信息,以及个人健康信息、行程信息、健康证明信息等。其中,大部分涉及个人隐私数据,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将造成不可逆的安全风险。

翻阅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可以看到,其中明确规定了“健康码相关信息严格存储在政府部门或其指定的地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使用,疫情结束后按规定销毁或妥善处置”。

也就是说,健康码转型或升级的前提是,按规定销毁或妥善处置防疫三年收集的个人信息。

记者尝试在闽政通APP上删除福建健康码的个人信息,没能找到相关控件。而在咨询智能助手后,得到的回答是“目前暂不支持删除个人信息”,仅可删除亲属健康码。

除了数据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管之外,也建议在健康码端口开放账号注销功能,可以由不再使用“健康码”功能的个人自行决定是否删除个人信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